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5-07-24 09:18
7月21日,山東省統計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為500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5.6%。
大眾新聞第一時間邀請8位權威專家學者深入解讀,帶您讀懂數字背后的經濟趨勢。
現將報道集納,敬請關注。
專家讀半年數據①|辯證看成績和挑戰
□山東社科院研究員 顧春太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經貿秩序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增加。在日益艱難的環境下,山東積極應對,以堅定的姿態應對經濟運行的風險和挑戰,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是推動經濟向新發展。山東矢志不渝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確保經濟結構向新向優發展。2025年上半年,山東省通過多領域政策協同發力,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財政金融支持、綠色轉型及農業現代化等核心方向,系統推進新質生產力培育。構建“8+X”未來產業體系、開展前沿技術攻關等措施推動了未來產業的發展,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等措施推動了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推廣“數字地塊”管理模式、應用冷鏈技術建設“冷鏈云倉”網絡等措施推動了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二是推動經濟順暢發展。圍繞暢通區域內經濟循環,山東在擴大內需、優化產業鏈供應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過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發放文旅消費券、建設“好品山東”電商中心等。通過強化濟南、青島雙核引領,東營、煙臺、濰坊等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推動區域協同與產業梯度轉移等。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呈現出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推動經濟開放發展。上半年山東外貿進出口的亮眼表現,展現了外貿在復雜國際環境下的韌性和活力。在外資方面,山東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利用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港澳山東周、中日韓產業博覽會等平臺宣傳山東發展山東,取得好成績。
總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我省推動經濟向新發展、順暢發展、開放發展,效果良好。下半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關稅壁壘增多,經濟運行面臨一系列挑戰。如新技術新賽道競爭更趨激烈、主要經濟體步入降息周期導致國際資本流動更加無序等。山東需在積極擴大區域內有效需求上下功夫、在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上下功夫、在構建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轉換節點上下功夫,在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下功夫。(大眾新聞記者 孫源澤)
專家讀半年數據②|服務業應向高端化邁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鄭世林
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拉動力。今年1—5月,山東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3%。分行業看,32個行業大類中,有26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1.3%。其中,商務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娛樂業等保持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7.1%、16.6%、16.4%,顯示出山東產業鏈條正在向更高附加值的鏈條轉移。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服務業水平也就越高。當前,生活性服務業受內需市場影響持續承壓,但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制造業服務業擁有巨大潛力。
山東作為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開展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制造性服務業、研發服務業擁有廣闊前景,市場潛力巨大。
從上半年的數據看,山東的服務業增速跑贏全國,并呈現穩步向好態勢。當前山東的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建議積極向高端化的生產性服務業邁進,從而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大眾新聞記者 孫源澤)
專家讀半年數據③|消費潛力釋放呈現四個特點
7月21日,山東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數據顯示,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為500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5.6%。
其中,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2.1億元,增長5.6%。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6.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6%。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38.2億元,增長14.7%,高于限上零售額增速8.0個百分點。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所所長王安表示,今年以來,山東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打造“放心消費在山東”升級版。
王安認為,從上半年消費數據來看,呈現出四方面特征:
一是消費市場穩步擴容。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6%,與一季度保持持平,高于全國平均0.6個百分點。一季度繼江蘇、廣東之后成為全國第三個季度社零總額突破萬億的省份后,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1萬億元,占全國的8.21%。
二是消費場景拓展出新。在全省開展“黃河大集”“運河大集”“海洋大集”系列活動,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交織融合,打造具有煙火氣的百姓消費場所。青島、煙臺、日照等創新海上旅游產品供給,推出郵輪旅游、海島旅游等項目。7月以來“海上看青島”日均接待游客約2.8萬人次,青島海洋旅游聯合運營接待總人數突破150萬人次。
三是假日消費拉動明顯。“清明”、“五一”、“端午”三個假期消費持續升溫,全省重點監測的200家旅游景區中接待游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9%、8.2%、10.9%,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0.2%、8.3%、9.4%。創新“交通+文旅”模式,開通“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游列車,不僅為游客帶來“慢進深游”的全新體驗,也為文旅產業注入動能。
四是新型消費煥新升級。借助以舊換新政策,截至6月中旬全省汽車報廢更新提交申請21萬輛,汽車置換更新提交申請20.6萬輛。線上消費較為活躍,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38.2億元,增長14.7%,高于限上零售額增速8.0個百分點。
王安認為,要看到我省消費增速較1—5月份有所放緩、服務消費發育較為緩慢等問題,這是制約消費提質升級的重要因素。下一步,應立足我省消費市場規模優勢,把握服務消費、養老消費、數字消費等機遇,進一步“穩就業、促增收”,改善消費環境,增加優質消費供給,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大眾新聞記者 許金星)
專家讀半年數據④|外貿韌性凸顯,三重動能解局
7月21日,山東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其中,外貿方面的表現亮眼。上半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73萬億元,居全國第五位,同比增長6.8%,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貢獻全國外貿增量的五分之一。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常東風教授認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貿環境,山東外貿之所以能逆勢上揚,主要得益于三大核心動能的協同發力。
第一重動能,民企主力軍作用突出。6萬家民營企業貢獻76.1%的增量,其出口的3943億元中間品深度鏈接全球產業鏈,展現出活力。市場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對非洲、中東歐出口分別增30.7%和14.2%,有效緩解傳統市場波動壓力。
第二重動能,創新賦能產品升級。高技術產品出口901億元,增速達28.1%,高端裝備、光伏等"新三樣"領跑出口增長。農產品深加工實現價值鏈躍升,如干大蒜出口單價達鮮蒜的2.7倍。
第三重動能,制度型開放提質增效。RCEP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累計為企業減免關稅7284萬元。跨境物流效率顯著提升,鐵路運輸平均通關時間由1天壓縮至2小時。
常東風認為,依托20億噸港口吞吐量的物流樞紐基礎,以及新能源產業爆發式增長,山東加速培育綠色貿易與數字貿易新增長極,為開放型經濟注入“新質生產力”動能。(大眾新聞記者 王瑛琪)
專家讀半年數據⑤|農業向更重質提升
山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為500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5.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15.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9799.1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27231.5億元,增長5.8%。
農業領域山東有哪些新亮點?
數據顯示,農業生產穩中有升,夏糧實現豐產豐收。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7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3%,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夏糧總產量547.4億斤,增長0.7%,夏糧單產水平、總產增量居全國第一。蔬菜瓜果持續增產,蔬菜產量增長3.1%,瓜果產量增長2.9%。畜牧業生產穩步向好,主要畜禽肉蛋奶供給充足,豬、牛出欄分別增長1.6%、4.2%,家禽養殖規模持續擴大,出欄增長18.3%。漁業生產平穩增長,水產品產量增長4.5%,與一季度持平。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從半年數據可以看出,作為農業大省,山東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成效顯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3%,夏糧總產量547.4億斤,單產水平和總產增量居全國第一,蔬菜瓜果、畜牧業、漁業生產均穩步增長,主要畜禽肉蛋奶供給充足,這顯示出山東在農業科技投入和種植管理方面的水平。
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戚桂鋒在調研中發現,山東在農業領域中亮點突出,在量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質的提高。生態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提質,農業價值鏈、附加值提升。比如,平邑縣蔣家莊弘毅生態農場利用生態學原理,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添加劑、轉基因技術,從秸稈、害蟲、雜草綜合開發利用入手,種養結合,實現元素循環、能量流動。生產純正有機食品,可以推動城市社區支持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民就業。
不僅如此,山東在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上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專家認為,山東作為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方面具備充足的產業發展優勢,擁有交通物流便利、海陸區位有利、教育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友好等資源稟賦,幫助山東在農業新質生產力和新型生產關系發展上創出特色。山東可以繼續大力培育高質量農業產業集群,加快糧食安全、蔬菜供應、特色農產品等傳統產業鏈的“特色化”“精品化”進程,加速培育壯大生物種業、生態農業、新型食品等新興產業集群,提高全產業協同發展能力。(大眾新聞記者 戴岳)
專家讀半年數據⑥|投資結構在優化
7月21日,山東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在投資方面,山東持續優化投資結構,重點領域投資總體穩定。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0%,制造業投資增長8.7%。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胡浩然認為,在大模型、新能源、互聯網等未來投資方向上多做政策引導和鼓勵,能夠起到帶動新型投資的作用。
制造業投資增長8.7%,胡浩然認為勢頭可喜。山東傳統機械制造、化工、農機等在制造業中仍占較大比重。“未來出口將更加偏向新型制造,機電和‘新三樣’的出口比例會越來越大。”
胡浩然表示,得益于齊全的工業門類,山東在機電產品等新型制造上還是具有優勢的。
山東工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速,增長13.4%,高于全部投資13.6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5.2個百分點,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運輸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24.7%、12.8%、8.2%。
胡浩然認為,山東在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上具有天然優勢,應當進一步塑強優勢。“山東有內陸也有海洋,發展鐵路、船舶等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些年山東持續深入布局低空經濟產業、籌建空天信息大學等,也是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的信號。”(大眾新聞記者 曾軻)
專家讀半年數⑦|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加快技術攻關
7月21日上午,山東上半年經濟數據公布。上半年山東GDP總量達50046億元,增長5.6%。
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馳認為,山東經濟實現“雙過半”,展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工業拉動力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增長13.0%,對工業增長貢獻顯著。
二是服務業增長穩。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5.8%,服務業行業增長面達81.3%,其中商務服務業、生態環保和環境治理業、娛樂業等增長均超過16%。
三是外貿結構優化。進出口總額達1.73萬億元,增長6.8%,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達76.1%,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0.8%。
四是消費活力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6%,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7%。
五是就業和收入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65.8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3%。
六是農業穩中有進。夏糧總產量547.4億斤,夏糧單產和總產增量均居全國第一。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為外需,消費和投資共同構成內需。上半年,山東經濟穩步增長,消費和投資組成的內需是重要引擎。
從消費方面來看,山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6%,其中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7%。城鄉消費結構趨于平衡,鄉村消費品零售增長5.6%,與城鎮基本持平。徐馳認為,未來可繼續實施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合地方補貼精準激發需求,支持直播電商、鄉村文旅等新興消費模式發展。推動服務業多元化發展,如養老、健康、文旅、數字內容等現代服務業,培育新增長點,釋放第三產業潛能。
從投資方面來看,山東工業投資增長13.4%,制造業投資增長8.7%,重點裝備制造領域如專用設備、有色金屬等增速明顯。基礎設施投資回穩(增長3.0%),在穩增長中起支撐作用。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略有下滑(-0.2%),房地產投資下降成為主要因素。徐馳認為,未來可在保交樓、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等領域推進投資,優化結構。同時加快推動新基建(5G、數據中心、儲能)、綠色轉型項目和民間投資活力恢復。在城市更新、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加強投資供給。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經貿秩序遭受重創,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面對復雜局面,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如何保持運行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態勢?
“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尤其在裝備制造、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加快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民營企業、創新企業營造更優政策環境。”徐馳表示。
(大眾新聞記者 戴岳 孫源澤 許金星 王瑛琪 曾軻 設計 張海飛 策劃 婁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