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4-09-11 21:05
今天下午,菏澤市“改革賦能 創新增效”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召開,邀請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敬請關注。
新聞發布會開始
主持人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作出重要安排部署,為深化民生領域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就業、社保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領域,菏澤市人社部門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等方面頻頻“出招”,取得了新成效。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人社領域改革創新方面的工作,我們今天召開“改革賦能 創新增效”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邀請到: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梁惠民女士,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英杰先生,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清國先生,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科科長鄒志立先生,共同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省駐菏新聞機構、市各媒體和新聞網站的記者朋友。
主持人
首先,請梁惠民局長介紹市人社局貫徹落實改革創新舉措的有關情況。
梁惠民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菏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向大家介紹菏澤市人社局貫徹落實改革創新舉措的有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人社局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抓手,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部門職能,以改革的方式、創新的舉措推動各項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歸雁興菏”改革探索及“菏諧共贏”勞動關系品牌榮獲全國表彰,特色勞務品牌、人社服務窗口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以來,“社區微業”等創新做法被推送至省委改革辦,“縣級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站”“新業態補充工傷”等民生改革在全省率先啟動,“曹縣漢服”等勞務品牌在國家主流媒體頻頻刷屏,人社領域民生事業再上新臺階。
一、堅持在改革中踐行就業優先導向,穩住就業“基本盤”
持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采取多種改革措施,全力穩就業、保就業,城鎮新增就業連年保持6.5萬人左右,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一是持續完善政策體系。2013年至2024年,圍繞創業帶動就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高校畢業生重點群體等相關內容,先后8次出臺適應不同階段就業形勢的政策文件。以深化制度改革為動力,持續釋放政策紅利。2023年,在全省就業工作績效評價中受表揚激勵,獲得400萬元的定額補助。
二是持續完善服務體系。依托縣域資源、特色產業,打造了“曹縣電商”“單縣羊湯師傅”“魯西書畫師”等27個勞務品牌,讓農民掌握一門技能,成為技能人才,帶動就業60萬人,創造經濟效益超過310億元。今年以來,深入開展“社區微業”行動,打造公益性零工市場,職業技能培訓1.91萬人次,就業機會更充分、就業質量更高。
三是持續放大“貸”動效應。創新推出“就業創業系列貸”,支持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3億多元,爭取各級貼息資金3億多元,扶持創業主體7萬個,帶動就業28.7萬人次。舉辦全市創業大賽8屆,優秀選手多次參加并榮獲國家級創業獎項。特別是,在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10個一等獎中,菏澤占2個,居全省首位。
二、堅持在改革中兜牢民生底線,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著力于深化制度改革、優化經辦流程、防范基金風險,基本建立了覆蓋全市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目前,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17.28萬人,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2.06萬人、82.63萬人,基本實現從制度全覆蓋到人群全覆蓋的轉變。
一是穩步推進制度改革。落實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建立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合理調整機制,待遇資格實現靜默認證,待遇水平十年來增長146%。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穩步增長。
二是增強社會保障可及性。推行“大數據+鐵腳板”宣傳服務模式,面向不同群體精準推送社保政策,深入群眾中間解讀、幫辦社保業務,群眾辦事就近可及。2023年,創新建立補充工傷保險制度,在全省率先出臺《菏澤市補充工傷保險辦法(試行)》,參保4.66萬人,將更多人群納入了職業傷害保障范圍。
三是穩健運行社?;稹?/span>在保市場主體、穩崗擴崗中發揮“減震器”作用,先后7次降低社保費率,單位費率由30%降至23.45%,企業社保成本大幅降低。近兩年,實施力度空前的“減免緩降返”政策,為企業減負30.5億元,穩定崗位70.8萬個。今年,社?;鹄塾嫿Y余140億元,全市195.7萬離退休人員、居民養老待遇及時足額發放。
四是增強社會保障便捷性。拓展社會保障卡應用場景,累計制卡892萬張。試點惠農惠民補貼“一卡通”發放新模式,發放補貼近億元,涉及29.22萬人次。今年以來,著力推進“退休一件事”“社保卡一件事”,多個事項集成辦、高效辦,經辦服務體系再度優化。
三、堅持在改革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做亮“歸雁興菏”金招牌
堅持用改革思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指示要求。菏澤之外的“菏澤”蘊藏巨大能量,自2015年創新實施“歸雁興菏”返鄉創業行動,在全國率先成立專門機構負責,通過建立296家服務站、出臺返鄉創業20條、建設孵化基地等創新舉措,探索形成了“人才回引、項目回歸、資金回流”的返鄉服務新模式,累計吸引50.7萬人返鄉創業就業,領辦創辦實體20.9萬家,引進過億元項目409個,創業帶動就業52萬余人,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近兩年,建立在外人才、返鄉企業信息庫,實施縣級干部包保跟蹤服務;成立菏澤市返鄉創業促進會,發動社會力量“雙招雙引”;在香港建立返鄉創業服務站,探索更多機遇?!皻w雁興菏”經驗做法被多次推廣,2023年省主要領導簽批。返鄉創業服務中心榮獲國家級表彰,今年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
四、堅持在改革中強化人才引育創新,激蕩高質量發展“活水”
聚焦技術、技能“兩類人才”的引、育、用、留,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服務,壯大人才隊伍、激發人才活力,首屆山東省沿黃九市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菏澤召開。
一是大力推進載體建設。建成省市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57家,高頻次組織開展“山東菏澤-名校直通車”、省級專家服務基層等引才活動,全市高技能人才超過12萬人。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技工教育提質增效,為主導產業輸送技能人才,18所技工院校在校培養4萬人。
二是完善評價機制。建立基層職稱評價體系,2.93萬人通過鄉鎮專業技術人才“直評”取得基層職稱。全面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備案企業達到527家,賦予企業使用、評價人才更大自主權。
三是搭建各類平臺。舉辦首屆大學生牡丹文化節,成立菏澤市大學生創新就業聯盟;組織重點人才工程申報,培育齊魯首席技師等省級以上人才稱號130人,今年新增8人進入國家級、省級重點人才工程建議人選,創歷史最好成績。
四是優化人才服務體驗。市縣聯動開展人事人才“政策暢通行”,提高企事業單位政策應用水平。上線電子“牡丹惠才卡”,推出24項綠色通道服務,惠及1152人。
五、堅持在改革中打造“菏諧共贏”治理新模式,唱響和諧勞動關系主旋律
深入推進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全力打造以“菏諧共贏”為統領、以“菏諧驛站”“菏薪共治”“菏解共調”為支撐的“1+3”勞動關系基層治理新體系,形成了在全省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2022年,市人社局榮獲“山東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先進集體”,2023年,市人社局被表彰為“第一屆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工作先進集體”。
一是創新打造基層勞動關系治理新模式。在市、縣、鄉鎮(街道)、園區和規模企業建立“菏諧驛站”,在一線提供政策宣傳、維權調解等服務,獲得國家級和諧勞動關系示范企業認定4家。目前,建立各級“菏諧驛站”1100余家,受理職工投訴2670件,調解成功率達95%。
二是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抓源頭預防、抓動態監管,建立根治欠薪聯合接訪、聯動處置、司法銜接機制,堅持欠薪線索按項目清零。今年,解決欠薪金額7200余萬元,保障2萬余名農民工勞動權益。
三是構建“菏解共調”聯動機制。強化勞動關系領域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聯動,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開展“訪千企、進萬家”專項活動,將“流動仲裁庭”開設到勞動保障的“第一現場”,全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全市受理案件1516件,審結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409件,調解成功率為75%,仲裁結案率為9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出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作為重要民生部門,將努力在深化民生改革、增進民生福祉上強化擔當、聚焦用力:
一是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上聚焦用力,更加突出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集中力量辦好“零工市場”“社區微業”等民生實事。
二是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上聚焦用力,深入實施高質量全民參保計劃,健全待遇合理調整機制,推動社保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三是在增加勞動者收入上聚焦用力,不斷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同時,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及時總結改革實踐中的“一招鮮”“土特產”,打造更多帶動廣大群體就業增收的勞動品牌。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梁局長的介紹。下面是記者提問環節,記者提問前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大眾網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就業優先政策作出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貫徹落實新的部署,人社部門有哪些打算?
鄒志立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圍繞完善就業優先政策等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出不少改革舉措,既有總體的機制建設,又突出結構性就業矛盾、培訓服務、重點群體、統籌城鄉、優化創業環境、促進公平就業等,還明確了發展新就業形態等新的增長點。這些改革舉措,基于新趨勢、新要求和廣大勞動者的迫切需要。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是人社部門的首要工作職責。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城鎮新增就業連年保持6.5萬人左右,在省對市高質量發展考核中走在第一方陣,去年獲得全省表揚激勵。
下一步,市人社局將著力穩大局、促發展,繼續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是強化經濟發展的就業導向,堅持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立足“231”特色產業體系、十強產業鏈、新質生產力等開發就業崗位,千方百計穩存量擴增量。
二是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堅持分類施策,創新打造“政行企校家”五位一體工作模式,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開展農村務工人員系列服務活動,打造“春風‘菏’暢”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品牌,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健全完善失業登記、技能培訓、生活保障等聯動機制,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業。
三是強化終身技能培訓制度,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重點群體專項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
四是強化創業帶動就業,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建立廣覆蓋、全要素、精準化的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實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開展創業擔保貸款賦能行動。
五是持續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穩步實施“社區微業”三年行動,創新打造四級聯動“零工市場”,集聚力量運營好“菏零工”公共就業服務小程序。
在這里,也借此機會,請大家,(舉起來小程序彩色二維碼)多多關注“菏零工”小程序,這是市人社局官方打造的線上就業服務小程序,目前上線、注冊3.6萬人,發布崗位1.8萬個,小程序集成了信息登記、求職招工、咨詢互動等功能,為零工求職、招用零工搭建了便捷的對接平臺。
以上是我的回答,謝謝!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社會各方面對有關社會保障等改革高度關注,請介紹一下,我市今年以來做了哪些努力和探索,下步打算如何?
王清國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等。立足市級人社部門職能,相關的改革任務有貫徹落實全國統籌等制度安排,有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等改革舉措,有提升經辦管理服務的改革事項等。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著力抓基礎、攻難點,守住守牢一排民生底線,努力建成基本覆蓋全市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聚焦新業態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開展“全民參保 福暖萬家”活動,基本養老保險新增擴面5萬人,參保擴面成效顯著。二是創新設置“社銀一體化服務窗口”,下沉12項高頻低風險社保受理業務、21項協助業務,群眾辦社保多點可辦。三是延續實施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累計為企業減負6895.69萬元,惠及企業17905家;強化失業保險待遇“暢通領”,免除全部證明材料,7261.49萬元應發資金直達企業和群眾,社保惠企作用明顯。四是率先建立全省首家縣級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工作站,引入省市級專家資源,下沉停工留薪期確認、工傷康復確認等職能,市縣兩級聯動經辦,將鑒定服務送到工傷職工更近的地方。
下一步,人社部門將聚焦黨中央部署要求,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保險擴面提標,大力推進企業養老保險參保,適時適度提高社保待遇水平,持續優化社保經辦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
一是實施高質量全民參保計劃,開展“精準擴面”,引導更多新業態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提高參保質量、優化參保結構。
二是深化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建設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二、三支柱養老保險,全面推開個人養老金。
三是健全待遇合理調整機制,推進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動調整,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四是完善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機制和監管制度,健全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的基金管理風險防控體系,加強社保基金監管。
魯網記者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請問市人社局如何以改革創新賦能人社服務的提質增效?
趙英杰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作為民生部門、窗口部門,市人社局采取了多項改革創新舉措,推動人社政務服務提質增效。一是深化綜合柜員制改革,實現了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運營模式,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二是深入落實“快辦”行動,減材料、壓時限,推出一批“不見面”事項清單,數據賦能免申即享、靜默認證。三是打造“活力人社”服務品牌。創新開設“人社三亮小課堂”,每周2次公開解讀惠企便民政策,已開展48次、2000余人次參加。創新實行“全員幫辦代辦”,全局干部輪流到大廳開展“幫代辦”服務1000多次,變“被動辦”為“主動幫”。以上改革舉措、創新做法,取得群眾認可,政務服務好評率保持在98%以上。市人社局綜合服務大廳先后被評為“全國人社系統優質服務窗口”“全省人社系統優質服務窗口‘樣板間’”“山東省學雷鋒示范點”。
下步,市人社局將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部署,適應新需求、優化新機制,打造“菏您一起辦”人社服務品牌,以“快捷辦、就近辦、簡便辦、規范辦”為導向,集聚力量推進人社領域的5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多事項集成、多場景應用的快捷辦;進一步下沉群眾關注、高頻事項有關職能,延伸服務觸角到生產生活“現場”,實現多點可辦、就近即辦;加強部門之間業務流轉、數據推送,精簡材料、簡化流程,實現更多事項簡便辦;以問題為導向推進“人社干部走流程”“我陪群眾走流程”等沉浸式調研督導工作,推進窗口流程標準化和窗口行為規范化,守住風險防控的底線,守好群眾體驗的口碑。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主持人
今天的記者提問就進行到這里。感謝幾位發布人對有關工作的介紹和對記者提問的解答。市人社部門作為重要民生部門,在深化民生改革、增進民生福祉上不斷強化擔當、聚焦用力,有力助推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請各媒體對今天發布會的內容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報道,讓更多群眾了解就業、社保等多方面民生政策、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圖片攝影: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