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焦同帥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12-07 09:41
11月30日一大早,鄄城縣陳王街道龍堂寺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張繼文把患病臥床的老伴安頓好,便匆匆趕到村委會。今天村委會內的扶貧車間要硬化地面,他要協助省派駐村“第一書記”楊健來完成此項工作。
張繼文是一名退休教師,春風化雨幾十載,在村里頗有名望。退休后,村民代表多次到家中找他,希望他能擔任龍堂寺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看到村民的信任,張繼文卻猶豫了。張繼文的老伴因病臥床不起,生活無法自理,全靠張繼文照顧,他擔心會因此影響村里的工作。
“村民們越是信任,我越是怕辜負了他們的期望。我是村里的一員,也有責任為村里盡一份力。”張繼文說。
2018年,在龍堂寺行政村選舉大會上,張繼文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當著全村人的面,張繼文只說了一句話:“只要村里有需要,我一定盡力去做。”
張繼文對村里近年來的情況,了如指掌。龍堂寺行政村有東寺和西寺兩個自然村。雖“臨城而居”,卻沒有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而富有,反而是遠近聞名的“落后村”、經濟“空殼村”。村民人均耕地少,靠打零工或外出打工為生。村“兩委”班子長期渙散,導致民心不齊。要想治理好村子,必須先從民心入手。
張繼文上任后,時常把村民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村里的大小事宜,事事讓村民當家作主。張繼文還把從前遺留的問題,一個一個“捋順”出來,并逐一解決。張繼文聯系到從前的同事、鄄城家庭文化研究會會長齊心坤,在龍堂寺行政村成立了家庭文化研究會陳王分會,村里很多人爭著加入協會做義工。村里還設立了道德講堂,村民經常在那里聽課,學習文明新風尚。
龍堂寺行政村村民邊紅芝是一名幼兒園的老師,周末她經常帶自己的孩子在家誦讀傳統文化。
“我家孩子在讀了一段傳統文化后,思想上變化很大,我就想著帶領全村的孩子一起讀。”邊紅芝說。
當邊紅芝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張繼文時,張繼文非常支持,專門收拾出一間教室。村里沒有集體收入,張繼文就自己出錢給孩子們買來書籍等學習用品。每逢周末,龍堂寺行政村里就會傳出孩子們的讀書聲。
龍堂寺行政村70歲以上的老人有200余人,每逢重陽節,村里就會舉行“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活動,邀請老人們聚集在一起,給他們做一頓可口飯菜。活動所需的費用,都是村民自發捐助的。
“每到舉行活動時,村民們都紛紛捐款,過來幫忙干活,大家齊心協力,只為做好一件事,這就是村民思想的改變。”張繼文說。
2019年4月,龍堂寺行政村來了省派“第一書記”楊健,協助村子搞發展。楊健到村后,張繼文全身心地協助他的工作。楊健先后給龍堂寺行政村修了3公里道路、更換了路燈、建設了兩層村委會辦公樓和600平方米的致富車間。看著村子一天天變化,張繼文非常欣慰。
記者 焦同帥 通訊員 劉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