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若生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10-22 09:48
金秋十月,迎著暖陽,記者驅車來到位于牡丹區王浩屯鎮觀音王村的返鄉創業園,園區內一輛輛滿載產品的貨運車整裝待發;生產車間一條條生產線飛速運轉,工人們或裝箱、或搬運……忙碌而有序。
今年28歲的觀音王村村民段孝盟穿著干凈的工作服,正在園區內一家電子企業生產車間整理線束,一個月4000多元的穩定收入,讓小段感覺端上了“金飯碗”。
“進入工廠前,我在外務工3年多,雖然能掙到錢,但與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很少在一起,掙了錢卻顧不了家,心里很煩惱。”10月16日,段孝盟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缺少就業增收門路,年輕人只能外出打工。現在不一樣了,家門口建起的創業園區,改變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
觀音王村有1100多人,340多戶,過去以外出打工或者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的觀音王人,現在漸漸成為在創業園務工為主的工人。還有一點讓段孝盟高興的是,除了能掙到錢,就是離家近。“自己走路8分鐘就到園區了,下班后還可以輔導孩子學習,照顧老人。”
這幾年,觀音王村黨支部在當地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通過“騰籠換鳥”,盤活閑置土地,打造了以工業制造、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創業園區,村民通過勞務輸出、土地流轉、自主創業等實現了多元化收入,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4萬多元。
“以前村里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這兩年村莊的變化一天一個樣,也有了很多就業機會,不少人都回來了。”觀音王村黨支部書記段俊果介紹,目前,創業園區占地167畝,規劃建設車間12個,吸引了世運電子、冠宇食品、達騁散熱器等多家企業入駐,實現就業1500余人。
產業的興旺,讓觀音王村的村容村貌變得煥然一新。在生態文明新村建設中,觀音王村開展了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嶄新的水泥路鋪設到家門口,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時下,雖然村里看不到夏日的花團錦簇,但滿園的秋色同樣迷人。一排排特色濃郁的兩層獨院小樓錯落有致,村民們有的坐在門前的長椅上談笑風生,有的在庭院里晾曬新鮮采摘的玉米,宜居、宜業的新農村景象在觀音王村已見雛形。
“接下來,我們計劃建立完善村民與園區各類企業的利益共享制度,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等,讓更多村民享受到園區發展的增值收益。”段俊果滿懷信心地說。
文/圖 記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