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若生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3-02-03 09:40
“隨著催花技術的成熟,我們在冬季也可以進行鮮切花,填補了春節、元宵節前后芍藥鮮切花市場的空白。”2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牡丹區都司鎮花王牡丹產業園,園區負責人趙文雙一邊領著工人在芍藥棚內切花,一邊告訴記者這個喜訊。
今年37歲的趙文雙成長于牡丹芍藥種植世家,從小備受家庭熏陶,當家后更是讓家中牡丹芍藥產業迎來井噴式發展。“我從2003年開始跟隨父親種植芍藥。”趙文雙說,菏澤芍藥不愁賣,直接與北京、昆明、廣州、武漢等國內較大的花卉市場對接。
如今的芍藥市場上,菏澤幾乎占據半壁江山。趙文雙表示,目前,菏澤芍藥種植面積約3萬畝,用于切花的有1萬多畝,2022年投向市場的鮮切花在6000萬支以上,占到全國市場的5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芍藥鮮切花生產基地。
“目前,我們公司已發展牡丹芍藥種植達1500多畝,預計今年芍藥鮮切花銷售能達到1000多萬枝,占全市鮮切花總銷量的十分之一。”趙文雙說,這兩年,芍藥鮮切花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今年每支的出貨價達到20元左右。
“芍藥鮮切花要選擇花蕾成熟但尚未開放的才算標準,一旦開花就沒有價值。同時還要注意花枝的尺寸,長度一般掌握在50厘米左右。”趙文雙告訴記者,采收芍藥只是制作鮮切花的第一步。通常情況下,剛剛采收好的芍藥會馬上通過專用車運往冷庫,在2℃—5℃的低溫環境里,經歷分揀、去葉、捆扎、清洗、包裝、冷藏、運輸等多個環節,環環相扣。
趙文雙在自身事業成功的同時,也不忘幫扶鄉親共同致富。“活不累,掙得多!”在芍藥冷庫生產車間,花農韓愛鳳手持尺子和剪刀,干凈利索地剪出長短同等規格的芍藥,碼放整齊后,再送往預冷車間。韓愛鳳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家中4畝地流轉給基地,地租一年將近5000元;在這里打長工每天近100元,一個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一年收入4萬余元。
“我們用工都是優先找附近的村民,每年可以安置10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趙文雙介紹,他通過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了數百名像韓愛鳳一樣的村民增收致富。
生于牡丹之鄉,趙文雙對于牡丹與芍藥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然前進的道路并不輕松,但對于未來的規劃,他心中有著自己的藍圖。“我希望盡自己的努力引領鮮切花產業健康發展,讓菏澤鮮切花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趙文雙表示,隨著消費格局的不斷變化,鮮花正在轉向大眾消費、日常消費,芍藥鮮切花市場前景可期。
一朵花,激活一座城;一座城,滋養了一朵花。趙文雙的經歷在菏澤牡丹芍藥產業發展中并不是個例,正是有這么一群踏實肯干、兢兢業業的創業者,稚嫩的花蕊才能在新時代更好地綻放。
文/圖 記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