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衛國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4-11 09:21
為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定陶區馬集鎮持續推行“移風易俗+”模式,通過打造“新風驛站”“老年食堂”、開展新風宣講、送文藝下鄉等舉措,將移風易俗理念融入群眾的生產生活,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鄉村“開花結果”。
“移風易俗+黃河大集” 培育文明鄉風
“移風易俗就是讓我們破除不合時宜的老規矩,提倡喜事新辦、憂事簡辦、孝老愛親、厚養薄葬,文明鄉風建設人人有責。”4月8日,在時寨村集市上,設置了移風易俗宣傳攤位,志愿者們向趕集的村民發放宣傳頁,講解移風易俗的意義。
今年初以來,馬集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為依托,整合愛心商戶、熱心人士、村級志愿者等力量,開展集市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在集市上張貼宣傳橫幅、發放宣傳頁、播放宣傳錄音,延伸宣傳觸角,讓群眾在逛街和購物中感受到移風易俗宣傳氛圍;做好“黃河大集”與移風易俗工作的有機融合,以親民的服務和接地氣的宣傳,擴大宣傳面,提高知曉率。
截至目前,馬集鎮共組織“黃河大集”宣傳8期,發放宣傳頁2000余份。
“移風易俗+文藝” 打造精神文明陣地
“我定親不要樓和車,彩禮一分都不提,只要男孩品德好,沒有彩禮俺也愿意。”4月9日,定陶區馬集鎮李園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人頭攢動,掌聲四起。歡快的唱詞、高亢的唱腔、曲折的劇情引來了陣陣喝彩,這是馬集鎮“移風易俗文藝宣講進鄉村”活動的演出現場。
“我們以移風易俗工作為綱,編寫了《免彩禮》《改規矩》《紅白事上見風尚》等劇目,用‘戲中事’和‘身邊事’演繹新風故事,百姓喜聞樂見,更容易接受。”宣講隊成員、李園村琴書藝人白學義說。
馬集鎮以“村規民約”為主導,開展形式多樣的移風易俗主題文藝宣傳活動,通過宣教引導、示范帶動、規范整治,講好新風故事,營造人人遵守“村規民約”、家家爭當“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圍。
“移風易俗+民生” 開啟孝善美德新風
在梁堂村“孝呵呵”老年服務中心里,50余名老人吃著飯、聽著戲、聊著天,菜香彌漫,笑聲陣陣,其樂融融,場面十分溫馨。
“我們以老年服務中心公益活動為平臺,積極融入愛心理發、送戲下鄉、健康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梁堂村志愿者梁少美說。
老年服務中心不僅為老年群體提供“一餐熱飯”,讓他們樂享“舌尖上的幸福”,同時,創新拓展“孝善+”志愿服務功能,使其成為集就餐服務、養老照護、娛樂休閑于一體的鄉風文明活動新陣地。
近年來,馬集鎮以黨組織為民服務為切入點,在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增設“適老化”功能,建立孝善助老養老管理新模式,在餐飲、醫療、娛樂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嵌入式”服務,滿足他們物質和精神的“個性化”需求。
“我們以‘黃河大集’、文藝下鄉、孝善食堂為載體,不斷拓展移風易俗宣傳新路徑,引導大家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孝善養老,弘揚新文化新風尚,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立體宣傳網,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馬集鎮黨委書記孔磊表示。
通訊員 梁紹亭 記者 劉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