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衛國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6-12 09:18
定陶區張灣鎮呂溝村有這樣一位勤勞淳樸、孝老敬親的好兒媳,她用孝心演繹真善美,用孝老敬親傳遞文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全村生動詮釋了“孝”和“愛”的傳統美德,她就是照顧婆婆多年的孝順兒媳趙桂花,用36年光陰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故事。
“媽,起來,我給您捏捏胳膊,幫您活動活動,一會兒咱吃完了飯,我陪您出去溜達溜達。”每日一早,60歲的趙桂花便把早餐送到婆婆劉景秋面前,并且時刻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
劉景秋老人已是100歲高齡,她姊妹六人,如今僅剩她一人見證著家族的延續。自從丈夫1985年去世,劉景秋就一直跟隨兒子呂憲春生活。兒媳趙桂花自1990年嫁到這個家里,便成了老人晚年最堅實的依靠,36年如一日,趙桂花悉心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
趙桂花以勤勞與孝心,盡心竭力地履行著作為妻子、兒媳與母親的責任,成為遠近聞名的賢妻、孝媳、良母,贏得了鄰里的一致好評。作為好兒媳,趙桂花埋頭做著她認為該做的事,無論是照顧年邁的老人,還是撫養兒女,她盡心盡力、無怨無悔,把“孝”字深深地刻寫在自己的字典里,書寫著“孝”的樸實與無華。
飲食照料是趙桂花最花心思的地方。“俺媽年紀大了,在吃東西方面我格外注意,我給她準備的都是比較清淡的飲食,每天早上吃個煮雞蛋,喝點小米粥,中午和晚上也不吃重油重鹽的飯菜,害怕老人消化不了。”趙桂花笑著說 ,“家里的水果常年沒有斷過,除了時令水果,她還喜歡吃開心果,我常年都給她備著。”
“俺兒平時忙著干農活,都是兒媳婦照顧我,桂花天天變著樣給我做飯,還把飯給我端到跟前,平時打掃衛生、伺候我,什么都干,這個媳婦好,把我照顧得很好。”劉景秋笑著說。
夕陽西下,一輛三輪車載著滿頭銀發的百歲老人穿過村莊小路,騎車的兒媳不時回頭與老人說笑,夏日晚風輕拂著這對婆媳的衣角。
“晚上天不熱的時候,我就騎著三輪車載著俺媽出去吹吹風、透透氣。”趙桂花邊說邊為婆婆劉景秋整理衣領。
鄰居劉美歌對趙桂花贊不絕口:“這樣的好媳婦十里八鄉都難找!這么多年照顧婆婆,從沒聽她抱怨過半句。”
“公公去世很久了,婆婆就是我最親的長輩。誰都有老的時候,孝敬老人天經地義。”趙桂花樸素的話語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她將孝老愛親視為本分,從未覺得自己做的事有什么特別。
呂溝村黨委副書記呂恒森說:“趙桂花總是為別人著想,她和親朋鄰里友好相處,以誠待人,不計小節。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趙桂花都會及時趕到,大家都覺得她非常親切。趙桂花用善良、勤勞和奉獻,為鄉村的和諧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街坊四鄰也以她為榜樣,傳遞著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
通訊員 萬成 記者 劉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