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劍輝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6-26 09:19
日前,新京報發布《網紅城市潛力榜50強》,牡丹區借助牡丹節會發力外宣,助推菏澤位列全國28名,比去年攀升了19個名次。從“單核引領”到“雙花共舞”,從產業升級到科技引領,牡丹區正以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產業賦能的多元路徑,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雙鏈協同激活經濟新動能
牡丹區作為菏澤市中心城區,近年來以“工業強區、服務業興區、品牌亮區”三大戰略為引領,推動工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牡丹區堅持以科技創新破局、以產業升級筑基,立足牡丹經濟開發區“一區三園”工業二次創業主戰場,堅持多維度精準發力,持續加大對國家重點扶持的科技型企業招引力度,先后招引了英搏爾電氣、鎧驛新材料等擁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科技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了新興產業集聚態勢。截至目前,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9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94家,建成全市唯一一家以牡丹為主導產業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領域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機電設備制造等十大產業鏈,202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8億元,技改投資增速居全市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首破百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94家,研發投入激增88%。
服務業則通過“傳統煥新+新興崛起”實現突破。佳和城商圈日均客流量達5萬人次,牡丹芍藥產業占據全國六成以上市場份額,年旅游收入40億元,“李洪周村藝游”等文旅IP成功破圈。電商銷售模式創新帶動鮮切花年銷售額突破5億元,種植戶人均收入超5萬元,實現“一朵花富一方人”。
品質提升共繪共富新圖景
牡丹區以“安居工程”破解城市治理難題,2024年先后投入36.5億元完成53個城建項目,交付安置房1.2萬套,新增停車位3889個,老舊小區煥新21個,整個主城區已呈現新面貌。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安置42800戶、942.6萬㎡。2025年1-4月,交付東城中達城府、凱旋豪庭等五個項目662戶、814套、9.5萬㎡。
深入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帶”培育鄉村振興工程,加強牡丹系列產品、芍藥鮮切花、皮毛玩具等優勢產品技術研發,依托菏澤保稅物流(B)型平臺優勢,積極發展出口經濟,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今年牡丹區的花卉產業持續火爆,牡丹、芍藥、百合、非洲菊等產品供不應求。鄉村振興實現新突破,2024年銀田農貿等3家企業躋身全國農業500強,農村公路延伸90公里,污水治理覆蓋40個村莊,打造“牡丹小鎮”黨建示范片區,推動牡丹種植面積達1.6萬畝,形成“種苗繁育—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全產業鏈。
綠色智慧賦能可持續發展
助力重點產業科技攻關“創新成果”。近年來,牡丹區建設市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66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省技術創新中心1家),市級58家;針對睿鷹、晶輝等醫藥領域重點研發項目,廣源銅帶壓延銅箔技術研發項目,盛鑫源、盛世芍花現代農業項目,鑫俸源汽車制造項目等申報實施省級計劃項目5項,累計爭取省級資金3143萬元。
借助高層級的創新平臺,全區引進及培育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4名。通過引導企業創新升級,顯著提高產能,實現12家科技型企業升規納統;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廣源銅帶參與制定了多項國家標準,是全國技術領先的銅帶銅箔行業龍頭企業。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目前,全區在建項目7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6個,續建項目51個,竣工投產11個。杉宇新能源智能出行、山高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牡丹區93.75MW風力發電等5個項目入選省重大、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華潤電力(菏澤)有限公司80MW/120MWht熔鹽儲能技改、中民網聯智能工業制造產業、沙土寵物食品產業園一期等10個項目入選市級重點項目庫。
牡丹區區委書記尹茂林表示,2025年將深化“工業強區”戰略,培育11條重點產業鏈,加快城建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推進牡丹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區建設,以實干實績為菏澤“突破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 劉劍輝 通訊員 張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