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慧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6-26 09:21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牡丹區吳店鎮的現代化蛋雞養殖基地,只見在配備有智能環控系統的雞舍里,蛋雞正在悠然“享用”科學配比的雞飼料。
基地的掌舵人是退伍軍人司章順。他自1997年退伍回鄉,憑借軍人的堅毅與企業家的智慧,歷經近三十載奮斗,實現從兵班長到“雞司令”的華麗轉身,用行動踐行新時代退伍軍人的使命擔當與家國情懷。
退伍創業:從飼料推銷員到養雞專業戶
1997年,司章順脫下軍裝回到家鄉牡丹區吳店鎮。他沒有選擇安穩工作,而是敏銳捕捉到農村養殖業的廣闊前景,毅然做起了雞飼料生意。
“退伍不褪色,干啥都要干出個樣來!”這句部隊里的口號,成為他創業的座右銘。
走村串戶推銷飼料的過程中,司章順積累了市場經驗,也看到傳統養殖業的落后:簡陋雞舍、頻發疫病、效益低下。這讓他萌生了自己養雞的想法。2000年初,司章順拿出積蓄,投資建設小規模養雞場。但因缺乏養殖經驗和技術,遭遇雞群染病、市場波動等難題。為掌握科學養殖方法,他自費參加畜牧業技術培訓班,訂閱專業期刊,還前往濟南、青島等地的大型養殖場學習。
“那時候,每天天不亮就喂雞,晚上打著手電觀察雞群,筆記本記滿養殖數據。”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司章順摸索出適合本地的養殖模式,養雞場規模從最初的幾千只逐步發展到數萬只,他也成為當地知名的養雞專業戶,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雞司令”。
科技轉型:打造智慧養殖新標桿
隨著養殖業競爭加劇,傳統養殖模式成本高、效率低、污染重等問題凸顯。2015年,司章順注冊成立菏澤鳳鳴牧業有限公司,決心用科技賦能傳統產業。2016年至2019年,他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現代化蛋雞養殖基地,引進國際先進的物聯網傳感技術和自動化養殖設備,打造智慧養殖基地。
如今,走進鳳鳴牧業青年蛋雞養殖基地,標準化雞舍整潔,智能設備有序運行。司章順介紹,雞舍內外的攝像頭、傳感器能實時將溫濕度、光照、通風等數值傳輸到手機App和電腦屏幕,當監測數據超出預設范圍時,系統會自動預警。這種智慧化養殖模式,讓7萬只蛋雞僅需1名工人就能管理,人工成本降低60%以上,生產效益提高3倍。養殖場還配套建設有機肥加工車間,將雞糞發酵轉化為優質有機肥,實現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延伸產業鏈。
憑借標準化、智能化的養殖模式,鳳鳴牧業被山東省畜牧局授予“省級示范場”稱號。如今,公司已發展成為集蛋雞養殖、青年雞培育、有機肥生產于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年營業額約3000萬元,成為我市畜牧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
致富思源:書寫社會責任擔當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司章順始終牢記這句話。企業發展壯大后,他積極投身公益:在吳店鎮東方社區,他捐資修建3公里村級道路,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在牡丹區“圓夢助學”活動中,連續多年資助20余名困難學生;每逢年節,他總前往敬老院看望慰問老年人。
“司總不僅自己富了,還想著帶動我們一起增收。”東方社區后葛莊村村民張志明曾在外打工多年,如今在鳳鳴牧業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像張志明一樣,基地周邊30余名村民通過在養殖場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司章順還探索“支部+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與社區黨支部合作建設養殖小區,為農戶提供雞苗、飼料、技術和銷售服務,帶動50余戶農民發展蛋雞養殖,戶均年增收2萬余元。他的善舉獲得大家廣泛認可,獲評“菏澤市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并當選牡丹區政協委員。
“政協委員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司章順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群眾,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在一次調研中,他發現部分養殖戶因缺乏技術和資金,難以擴大養殖規模。于是,他聯合有關部門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邀請專家授課,免費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針對中小養殖戶融資難的問題,他呼吁金融機構開發適合養殖業特點的信貸產品,推動建立了“養殖貸”專項貸款,幫助30余位養殖戶解決了資金難題。
“我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政協委員,為群眾辦實事、為發展獻良策是我應盡的職責。”司章順說。
記者 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