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若生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6-27 09:12
6月10日,在牡丹區安興鎮江莊村,不起眼的老絲瓜正經歷一場蛻變。過去,曬干的絲瓜瓤僅是農家自用的清潔工具或治腳氣的土方;如今,在市級非遺項目曹州絲瓜絡代表性傳承人劉淑手中,它已變為撬動鄉村經濟的“金瓜絡”。
“鮮絲瓜行情好時賣鮮貨,價格差時就做絲瓜絡。”劉淑道出產業韌性。這種天然材料用途廣泛:大塊絡子可制蒸布、鞋墊,小塊化身清潔刷、杯墊,下腳料混入艾葉即成艾灸用品。更難得的是,絲瓜種植幾乎無需農藥,是名副其實的綠色資源。
作為核心產品之一,絲瓜絡鞋墊的制作凝聚匠心。劉淑介紹,其工序考究:首先精選新鮮無病蟲害的絲瓜,洗凈晾干;隨后將其切割成塊,再精切成厚度均勻的薄片;接著通過擠壓抽取汁液,然后將絲瓜片充分陰干;待完全干燥后,比照鞋型精準剪裁成鞋墊形狀;最后經過清洗、妥善干燥定型,確保成品舒適耐用。這一系列純手工打造的步驟,保證了鞋墊的天然特性和優良品質。
然而,真正讓絲瓜絡身價倍增的,是劉淑注入的非遺巧思。他創新融合絲瓜絡、糧畫、中藥三大非遺元素,研發出兼具實用與美感的文創產品——古韻團扇、藥香香囊等。原本兩片僅值6角的絲瓜絡,經此“點化”,一個香囊即售38元。
非遺的加持不僅提升了產品價值,更讓傳統技藝重煥光彩。“這幾年,我成立了絲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1000多畝。”劉淑介紹,他建立了絲瓜絡加工廠,申請了商標“憶鄉農”,通過“公司+農戶”的種植經營模式,讓農戶與公司簽訂購銷協議,對絲瓜籽、絲瓜瓤進行保價回收,形成了一個從絲瓜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帶動了附近50余人就業。
如今,江莊村的絲瓜絡產品已遠銷各地,小絲瓜真正?帶動了村民的增收?。“我會用短視頻、直播、互動等方式,為曹州絲瓜絡技藝注入新活力,推出更多融合非遺元素的文創產品,讓更多人看見、喜愛。”劉淑目光堅定。
文/圖 記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