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8-21 08:53
“以前入村路維修總不及時,現在養護員天天巡查,小問題當天就能解決!”近日,定陶區馬集鎮袁堂村村民袁東民走在平整干凈的村道上高興地說。這一變化,源于馬集鎮推行的農村道路精細管護機制。
為破解村道“管護難”,馬集鎮創新建立“路長制”,將全鎮村道劃分為39個責任區,按每3公里配備一名養護員的標準,構建“鎮統籌、村負責、專人管”的三級管護體系。“養護員經專業培訓考核后持證上崗,負責責任路段的日常巡查、路面保潔和排水疏通,確保每條路都有人管、管到位。”鎮村道管護負責人李立昂介紹。
多元隊伍凝聚管護合力。在馬集村,村干部左新華是首批上崗的養護員之一。“我對路況熟悉,也有維護熱情。每天巡查時順手清理垃圾,心里踏實。”左新華說。管護隊伍不僅吸納村干部、公益崗人員和群眾代表,還有15名鎮干部主動兼任養護員,利用走訪機會排查隱患;30名公益崗人員則實現道路養護與環境整治“一崗雙責”,讓管護力量覆蓋全域。
精細管理換來路暢民安。“以前路上碎石落葉多,騎車易摔。現在天天有人掃,走著安心!”李劉樓村村民王清井道出群眾心聲。目前,馬集鎮所有農村道路均納入“3公里責任段”精細化管理,道路破損修復時效由5天縮短至2天,路域環境顯著改善。
“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養’。每條村道都是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馬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孟久然表示,“我們通過創新機制、凝聚合力,推動道路管護與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讓‘民生路’越走越暢,越走越美。” 通訊員 何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