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衛國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8-22 09:34
8月18日上午,定陶區孟海鎮孟海村村委會門前排起長隊,村民們手提鼓鼓囊囊的編織袋,里面裝著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不少人踮腳張望兌換臺,臉上滿是期待。村廣播里循環播放著村黨支部書記程冬梅的聲音:“父老鄉親們,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能換日用品,清了垃圾得實惠,快來吧!”
活動現場,3張長桌整齊排開,洗衣粉、洗衣液、肥皂、毛巾等日用品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引得排隊村民不時低聲議論,盤算著手里的“寶貝”能換些什么。
“孟大爺,您這袋農膜足有3斤重,能換兩袋洗衣粉。”大學生志愿者楊詩曼一邊麻利地稱重,一邊高聲通報。
64歲的孟來成接過獎品,笑著說:“以前種菜的農膜用完就堆地頭,刮風時滿天飛。現在換成洗衣粉,家里剛好能用,真是把‘廢物’變成寶了!”
剛換完一桶洗衣液的徐愛云,拿著宣傳彩頁和鄰居念叨:“以前空藥瓶、破農膜沒處放,擱在家里占地方,扔了又怕污染環境。昨天聽村黨支部書記說能換東西,連夜翻出積攢的‘破爛’,沒想到換了這么實用的東西。”她指著彩頁上的圖標,“志愿者還教了咋分類存放,往后俺肯定攢得更上心,也算為村里的環境出份力。”
兌換區旁,志愿者拿著圖文手冊講解:“隨意丟棄農藥瓶和農膜會污染土壤和水源,咱們統一回收處理,就能變廢為寶。”村民們圍在一起翻看,有位老人掏出老花鏡,逐字逐句地研讀,不時點頭。
為確保活動運作規范,此次回收兌換建立了臺賬登記制度,實現全程可追溯。村委會對回收物品分類存放、逐項登記,再交由專業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一系列舉措,為鄉村生態環境筑牢了防線。
“小活動藏著大道理。”孟海鎮農業農村辦副主任牛爾玉說,全鎮21個行政村劃分為39個網格,網格員每月入戶宣傳,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這次活動換的是日用品,實則換出了環保意識,讓農膜藥瓶從“垃圾”變成“可回收資源”,悄然激活了鄉村環保的內生動力。 通訊員 馮茹冰 記者 劉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