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嘯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6-19 09:15
高校教授化身企業“科技軍師”,正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創新動能。作為菏澤市首批聘任的科技副總,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制藥學部副教授孫彬掛職于荷凈(山東)凈化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半年實踐,他帶領團隊依托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模式,成功攻克技術瓶頸,開發出低成本、高性能的復合涂層材料,降低原材料與能耗成本5%,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200萬元。
近日,在全市科技副總工作交流會上,孫彬生動詮釋了高校智力資源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
為破解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2024年11月,我市正式啟動科技副總選聘工作,首批擇優選聘來自27所高校院所的65名高層次科技人才,赴67家骨干企業擔任科技副總,覆蓋全市9個縣區,重點服務于機電設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重點產業鏈領域。這些“科技軍師”不僅帶來前沿技術,更成為連接高校智力資源與企業需求的橋梁。
精準對接,破解技術“卡脖子”難題。在孫彬看來,作為科技副總,不僅要做技術提供者,更要成為資源連接者與體系構建者。通過引育高端人才、對接政策項目、建立標準化流程,幫助企業形成可持續的創新生態,讓科技轉化成果源源不斷。
在具體實踐中,科技副總們展現出多維度的價值創造能力。山東柏遠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總、青島科技大學教授喬琨指導企業開展技術攻關,通過優化材料配方,開發出輕質高強高阻氫柔性管道,填補了國內該領域技術空白。牡丹區聚焦獨特資源稟賦,探索“牡丹+科技副總”人才選聘模式,以牡丹產業為主要選聘方向,引進高層次人才8名,精準對接牡丹全產業鏈需求,為傳統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我市圍繞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以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實際價值為導向,通過加快推進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深化“一縣區一高校(科研院所)”校地融合發展集中行動等重點工作,進一步營造創新環境、強化要素保障、優化服務機制,推動科技副總工作走深走實。廣大科技副總持續深入一線,精準把脈企業技術瓶頸和真實需求,聚焦我市十條重點產業鏈,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力求突破“卡脖子”技術。同時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為企業引薦優秀科技人才,培育企業技術骨干,厚植企業內生動力。
據統計,科技副總工作開展以來,累計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98個,正在攻關難題75個,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生產效率;推動41項科技成果在企業成功轉化應用,另有57項成果轉化正在積極推進中,有效促進了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幫助引進人才72人,開展培訓1652人次,協助企業引進急需人才56人,有效培養了企業的本土技術骨干力量。截至目前,科技副總累計協助企業參建各類研發平臺20個,已達成技術創新項目合作協議33項,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更堅實的載體支撐,產學研合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記者 張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