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产拍偷拍福利精品免费一,亚洲欧洲xxxx,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社會新聞  > 正文

500多名菏澤籍華工在馬來西亞點燃抗日烽火

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8-30 09:20

20世紀30年代,500名菏澤籍華工在馬來西亞點燃了一場大規模的抗日烽火,參與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

魯西新區馬嶺崗鎮解元集村、穆李村,被譽為中國面塑之鄉。1928年春夏之交,10多位面塑藝人遠赴馬來亞(現在的馬來西亞)討生活。面塑藝人們一邊捏面人賣點錢當盤纏,一邊往南走,經過廣東,從香港坐船去了馬來亞。

采礦業是當時馬來亞的一大經濟支柱,菏澤面塑藝人落腳在日本人經營的龍運鐵礦做勞工。為人仗義的常天緒成為礦區工頭,據《山東省志僑務志》記載,他曾兩次回鄉,在山東、河南招募800多名工人,僅菏澤就有500多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各民族人民救國熱情空前高漲,世界各地的華僑也紛紛成立抗日救國團體。當得知自己開采的鐵礦石運到日本制造成子彈打中國人,“醒覺像火炬的燃燒”,新加坡《南洋商報》用這句話來形容當時龍運鐵礦的華工。在華僑領袖莊惠泉的發動下,常天緒聯合20多名工頭在報紙發出啟事:“從此誓與敵人完全斷絕關系,不再供敵利用。”常天緒在華工中威信很高,他發出啟事后,大家紛紛響應。他們商議,罷工當天,在同一時間將紗布塞進輸送鐵礦石的機器里。

1938年2月28日,龍運鐵礦大罷工全面爆發。“不忍昧于愛國良心,情愿受失業之苦”,華工們撕破工裝,扔掉鞋子,浩浩蕩蕩列隊離礦。罷工風暴迅速席卷了馬來亞、新加坡的所有礦山、船廠。據馬來亞礦務局數據,1937年之前,日本每月從馬來亞運出鐵礦12萬噸,罷工后每月僅運出1.24萬噸。

龍運鐵礦癱瘓了。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學者陳松青說,作為當時馬來亞最大的鐵礦山,龍運鐵礦礦工的罷工,在切斷日軍戰略物資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說是砍掉了它的一個臂膀。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張應龍評價,龍運鐵礦大罷工,對日本的經濟、國防工業、軍事部署,甚至對整個戰爭的進度都產生了影響。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成立了“救濟鐵山工友委員會”,陸續抵達的華工在其指導下互幫互助,支援抗戰。面塑藝人又拾起自己的老本行,在新加坡街頭捏面人為國內抗戰募集資金。“救濟鐵山工友委員會”為留在南洋的華工解決食宿、介紹工作,為回國者購置船票并開具證明。常天緒留在了馬來亞,后來經營木材生意,成為當地有名的慈善家。

常合民、段振民、段振東等人回到菏澤,在何建之等人介紹下加入黨組織,建立菏澤第一支抗日武裝,投身抗日戰場。解元集村共有70多人參加龍運鐵礦大罷工,一半以上的歸國華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13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民族存亡之際,這群有骨氣的小人物迅速覺醒,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何謂“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馬來西亞華研中心學者陳松青說:“我覺得他們都是英雄,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段歷史重新了解梳理,警示后代。”

通訊員 陳中 侯雪雁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日照市| 临江市| 望奎县| 利川市| 台北市| 玛多县| 油尖旺区| 西华县| 廊坊市| 乌苏市| 汾阳市| 特克斯县| 甘肃省| 柘荣县| 桑植县| 灌南县| 临泽县| 邢台市| 清丰县| 伊金霍洛旗| 稷山县| 横峰县| 农安县| 嘉黎县| 西吉县| 巴彦县| 鸡西市| 凌海市| 屏南县| 新源县| 新密市| 临潭县| 巴塘县| 五华县| 仁化县| 乐安县| 青州市| 灵石县| 冕宁县|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