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新華網 發表時間: 2023-05-30 09:38
中醫藥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播才更有影響力?5月28日,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湖南省作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醫故事”中醫藥與文學對話主題交流暨《中醫之道》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對于中醫藥文化傳播與中醫題材文學創作進行了深入討論。
與會領導專家肯定了《中醫之道》的艱苦創作,這是作家主動切入中醫藥題材,切合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是中醫藥界與文學界的首次高端對話交流,希望更多作家關注中醫藥文化傳播。
《中醫之道》作者、作家康海燕女士講述了年少時期父親重病垂危后在鄉村中醫的治療下轉危為安如今家庭幸福和美的故事,2020年在網絡有幾十萬讀者跟帖講述他們的中醫經歷,激發她尋找中醫之道。她利用三年時間,行走了十六個省市,采訪了幾百位中醫藥行業人士,撰寫出長篇報告文學《中醫之道》。她希望用樸素的語言、真切的人生體會、客觀的記錄報告、公正的社會評價講述了她所看到的中醫。作品講述了父親的求醫往事、記錄了中醫藥的一些作為、追溯中醫藥歷史淵源、尋訪了中醫藥地域流派,介紹了民族醫藥之花,講述了老字號的故事,訪問了國醫大師與名老中醫,嘗試解答了中醫是什么之問。并對中醫藥事業當前發展現狀進行了詳細采訪,如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科研開發轉化、岐黃工業發展、基層中醫藥現狀、營銷道術探究等。作品還對中醫藥傳承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如中西醫結合、中醫現代化、國際化、知識產權、師承教育等。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在研討中提出,中醫藥文化傳播,以報告文學方式的確少見,作家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國醫大師到鄉村醫生,系統深入采訪中醫藥,從策劃到出版三年時間,很是不易。這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力作。作品從文學角度,以開闊的視野講述了中醫藥,增強了文化自信。希望更多的作家來關心中醫藥,以文學的高度與溫暖解讀中醫藥。如何激發年輕人對中醫藥的興趣,這值得大家思考與關注。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創研部主任何向陽表示,《中醫之道》提供了跨行業的橋梁,中醫藥界與文學界的對話交流,難得一見。每個人對健康都有渴望,都或多或少受益于中醫。中醫題材的文學創作切中了人們的健康需求。
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說,細讀作品感覺也有不足:作品有點龐雜,如果讓中醫人自己去發問,可能更深刻。
中醫藥文化專家、湖南醫藥學院院長何清湖表示,作家海燕熱心公益開辦鄉村書院,長期活躍在家庭教育領域,對中醫藥文化也做了思考與研究。可以說是用心用情用力用錢。作品對于中醫管理、中醫傳承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一本報告文學,還是對中醫文化的一次思考和探索。
與會領導專家認為,中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圖書還寫了不少中醫大家,信息量很大,有健康需求的人還可以按圖索驥。中醫藥文化傳播要跳出行業,廣泛開展跨界合作,要用明白易懂的語言開展大眾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