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馮鍇 陳淑婭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5-07-29 09:57
□記者 馮鍇 陳淑婭
近期,陜西省19歲高考生彭某某被騙至緬甸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據報道,彭某某原本想在高考后找份暑假工作,卻被網友以“主播崗位”為誘餌騙走,后輾轉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被帶至緬甸境內。好在經過多方努力,彭某某成功獲救并回國與家人團聚。
事實上,我們身邊像彭某某這樣想利用假期勤工儉學的大學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不在少數。由于他們涉世未深、分辨能力相對較弱,一些針對該群體的“暑期電詐”案件層出不窮。
近期,菏澤各級公安機關針對電信詐騙“暑期檔”,通過揭秘詐騙手段、解析真實案例等多種途徑,積極宣傳暑期防詐知識。
學生“群”里暗藏陷阱
“我們的學生微信群里有人發兼職、創業信息,一看就知道是騙錢的。雖然有人及時提醒,但看上去還是有人上當了?!弊蛉?,15歲的小光(化名)向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介紹。
小光今年中考成績不太理想,最終被菏澤一家中專職教高考班錄取。近日,他在互聯網上查詢相關信息時,看到有同學建了個微信群,便加入了。查看群成員信息時,他發現絕大多數是該校學生,還有一些往屆學長,學長們提供的信息確實幫了他們不少忙。
然而,隨著更多人加入,微信群里開始出現“招聘”信息,大意是想趁暑假勤工儉學的同學可以聯系對方。小光試著加對方為微信好友,系統卻提示“對方賬號違反了《微信個人賬號使用規范》,無法添加好友”。聯想起??吹降姆丛p宣傳,他感覺對方賬號很可能因涉詐被封。
查看小光提供的微信群聊天記錄,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注意到,群里除了大量學業相關討論外,還夾雜著“一部手機創業”“暑期兼職,無需上班,在家可做”之類的“招聘廣告”以及“兼職群”二維碼。小光說,他之前也掃過“兼職群”二維碼,系統卻發出“請注意核實群內成員身份,保護自身財產安全”的警示,嚇得他趕緊退了群。
“以前覺得詐騙離自己很遠,沒想到就在身邊?!毙」飧锌?,好在微信群里有人及時提醒,群管理也把可疑人員踢了出去。
輕信“兼職刷單”,被騙5萬余元
因找兼職落入詐騙陷阱的案例并不少見。7月初,菏澤警方公布一起案例:有人輕信“兼職刷單”,被騙5萬余元。
高某某瀏覽某求職平臺時,被一則兼職信息吸引。他聯系“招聘方”,對方說能提供工作機會,但要先對他進行“考核”。高某某在對方誘導下,下載了一款軟件,注冊后按要求完成“任務”——而所謂“任務”就是刷單。
起初,高某某沒多想,試做了幾筆小額任務,還成功拿到少量“返利”,這讓他放松了警惕。為賺更多“返利”,在對方誘導下,他先后通過轉賬等方式向對方賬戶投入5萬余元??僧斔胩岈F時,卻發現無法操作,還被對方拉黑,這才意識到被騙,隨即報警。
警方解釋,這類騙局刻意強調“門檻低”,騙子正是抓住了學生擔心沒工作經驗難找活的心理,同時拋出“高收入”誘餌。一旦學生表示想做,“報名費”“建檔費”“培訓費”“押金”等各種收費名目就會接踵而至,進而要求完成“刷單任務”作為“入職考核”,讓人一步步陷入更大陷阱。
警方提醒,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任何要求先墊資做任務、后返利的刷單行為都是詐騙。求職時要通過正規、合法渠道,在求職平臺找工作需查證招聘方資質,對僅通過社交平臺或私人聯系發布的信息要高度警惕;對在求職平臺上認識的陌生人要保持戒備,別輕易相信對方提供的工作機會和承諾,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網游交易被騙5000元
暑期,不少學生玩手機網游的時間增多,網絡游戲虛假交易類詐騙進入高發期。7月21日,巨野警方發布了一則反詐預警。
巨野縣一名學生欲購買一款網絡游戲的賬號,便在互聯網上尋找合適的賬號資源。他聯系上一名自稱有優質游戲賬號出售的“賣家”,雙方通過微信溝通賬號詳情及交易事宜,賣家誘導他通過微信轉賬5000元作為購號費用。
該同學沒多核實,就按對方要求轉了賬??赊D賬成功后,賣家既沒按約定交付游戲賬號,還把他的微信拉黑了。這時,他才意識到被騙,隨即報案。
警方解釋,買賣網絡游戲賬號和裝備類詐騙在暑期高發,受害對象主要是喜歡網游的青少年。這類詐騙中,騙子會在游戲社交論壇、游戲交易平臺或社交平臺上尋找目標買家或賣家,引導事主進入虛假交易平臺或釣魚網站,再以資金凍結或操作失效等為由,誘導事主向指定賬戶轉賬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假期學生不要過度沉迷網游,交易游戲裝備、貨幣、充值需通過正規平臺,別輕信各種優惠。要拒絕他人的視頻通話或屏幕共享,若遇到陌生人要求轉賬,要第一時間告知家長求助,切勿直接匯款。
這些“暑期詐騙”也要警惕
除了兼職類、網游類詐騙,以機票改簽、追星等為幌子的詐騙類型在暑期也易發,需要學生和家長提高警惕。
機票退改簽詐騙中,騙子非法獲取受害人購票信息后,會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飛機故障、航班延遲為由,主動提出退款、理賠或改簽服務,誘導受害人點擊鏈接實施詐騙。警方提醒,暑期是出行高峰,購買機票務必通過航空公司官網或正規機票銷售平臺;若接到機票退改簽的電話或短信,要立即與航空公司官方客服核實,別輕信陌生來源的信息;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或密碼等敏感信息,防止被騙子利用。
暑期也是演唱會舉辦的高峰期,不少人為了喜歡的明星購買演唱會門票,一些針對他們的詐騙也隨之出現。騙子會利用歌迷急切購票的心理,在各類社交平臺或二手交易平臺發布虛假門票信息,以“中介費”“保證金”為由要求事主轉賬匯款。此外,還有騙子冒充明星添加受害人為好友,再以受害人涉嫌侵犯明星隱私為由,讓其配合調查并轉賬。警方提醒,要理性追星,別輕信互聯網上所謂的明星私人社交賬號,不輕易接受陌生人搭訕或添加好友,對任何理由的轉賬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
警方特別提醒,時間是挽回損失的關鍵。一旦察覺可能被騙,要立即停止一切操作,第一時間保留聊天記錄、轉賬記錄、對方聯系方式等相關證據,并向公安機關報案,以便警方及時開展調查和追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