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5-07-22 09:50
在“全開麥”的舞臺上,選手香奈兒和白皓瑞的終極對決剛剛結束。香奈兒憑借穩定的演唱技巧被視為勝券在握,然而白皓瑞以豐富的情感表達為比拼帶來逆轉——不到最終票數揭曉,無人能預知結局,這正是直播的魅力:一切皆有可能。緊張感蔓延至推薦官和樂評團隊,擁有熱門歌曲、深諳舞臺表演的郝蕾與樂評團隊據理力爭,在思想交鋒中定義音樂的本質。這場關于評判標準的專業碰撞如同舞臺對決的鏡像,點燃了《讓我來唱》的第六夜。
在這個夏天,《讓我來唱》作為騰訊視頻播出的無門檻素人女聲音樂競技節目,突破音綜行業的慣性和依賴——節目不追逐頂流光環,而是致力于發掘普通人中的獨立歌手;不沉溺于修音濾鏡打造的完美幻境,而是通過錄播加全開麥直播的方式,直面新一代聽眾的音樂審美與需求。
在前六期節目中,“直播大戰”的即時心跳、仲裁舞臺的專業博弈、“血戰到底”的高壓突圍,還有“為她而唱”的溫暖托舉,共同織就了一張打破常規的網,構筑了一個無限逼近音樂現場本質的競技場。舞臺猶如棱鏡,折射出對音綜行業的叩問:創新的支點是否在于對音樂本真的敬畏、對真實才華的尊重,以及對個體聯結溫情的珍視?《讓我來唱》通過一場場現場直播、一次次賽制突破、一幕幕姐妹并肩,嘗試為行業探索答案。
把聚光燈給正在發光的普通人
從首期“直播大戰”到最新一期全開麥呈現,《讓我來唱》展現出迥異于傳統音綜的鮮活圖景:全素人選手陣容、暗藏反轉的賽制設計、直播間的引入、不修音的大膽嘗試,讓“創新”成為節目核心標簽。
在業內看來,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音綜行業也有一些積弊。“為了保證較高的收視率,節目組通常會復制已被驗證過的成功模式和賽制,但這忽略了音綜的創新性與藝術價值,最終導致節目的同質化現象嚴重,讓觀眾慢慢對音綜喪失了新鮮感與期待感。”
而《讓我來唱》的創新設置更像是對音綜節目底層邏輯的重構,將“重塑公平性”和“祛魅”作為破解積弊的關鍵。
祛魅的第一步,是打破參與壁壘,讓音樂舞臺回歸大眾視角。《讓我來唱》并沒有將選手名單聚焦在諸多音綜亮相過、具有流量的“熟面孔”,而是選擇推介目前觀眾尚不熟悉但有實力的普通人。舞臺上既有盛陽、謝牧青等在校大學生,也有“寶媽”何珺潔和家庭主婦熊小鳳,還有自媒體鏡頭中風格各異的白皓瑞、林稀,也有鋼鐵工人楊怡。“這個舞臺不設限,只為每一個熱愛歌唱的普通女性敞開大門。”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制作部坐標系工作室負責人徐揚表示。
僅放低門檻并非終點,更深層次的祛魅在于對規則的討論。當選手在“直播大戰”中意外落選,專業樂評團以專業視角將實力出眾但直播效果不理想的選手送上仲裁舞臺。同時,節目嘗試引入“我反對”機制,有效消解觀眾對所謂“人氣為王”的刻板疑慮,捍衛了專業性在競技中的尊嚴。
在面對選手幸兒與雙面嬌組合時,推薦官郝蕾與胡彥斌之間上演了“我反對”“我反對你的反對”的激烈交鋒。郝蕾提議為她們打破規則,胡彥斌則堅持原則,認為“規則就是規則,我們不輕易觸碰它,這是對每一個參賽選手的尊重”。
對于選手的爭辯本身就是對音綜評價體系的祛魅:導師間基于音樂本身的討論和觀點反轉,補充了多元、專業、即時性的評價視角,讓“唱得好不好”“有沒有打動人心”重新成為評判的黃金準則。
可見,《讓我來唱》的賽制創新已經超越了娛樂層面的刺激與懸念,轉向讓音樂回歸實力本位、讓競技重燃公平價值的主動出擊。至此,節目剝離了流量審美疲勞與過度包裝幻象,不僅為素人歌手搭建起憑真本事說話的舞臺,更為音綜領域提供了返璞歸真的樣本。
無濾鏡現場鍛造歌者筋骨
剝離了流量紅利,節目如何在注意力稀缺的當下吸引觀眾,實現音綜“推人推歌”的價值?《讓我來唱》給出了一種答案:以“全開麥”直播展現專業主義,用“無濾鏡”的真實現場吸引目光。
隨著后期技術的發展,修音和“半開麥”成為一些音綜節目的“操作”。音綜的初心或許是為了給歌手的演唱現場錦上添花,但從近兩年的播出和實踐來看,觀眾的審美水準和審美需求已經改變,相較于歌聲“好聽”,觀眾更看重歌手的真實的唱功、真誠的情感和真切的表達。
第五期和第六期的直播現場將觀眾的需求集中呈現出來,也將節目焦點拉回“音樂現場”的核心。
一方面,直播和“全開麥”放大了對歌手氣息、音準等專業能力的考驗。在第五期節目中,選手盛陽選擇高音較多的歌曲,并在直播中完整呈現了高難度的轉音和高音,其寬廣的聲域和穩定的氣息沒有因直播而出現瑕疵;選手吉木金鑠選擇將高昂的民族唱腔改編進平緩的民謠中,讓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在直播舞臺上碰撞,讓創作能力和表演藝術相互融合。
當然,“百分百開麥,實打實真唱”的呈現意味著不可避免的失誤。在第五期的直播中,部分舞臺存在音準上的瑕疵,但是選手憑借強勢的舞臺風格和即時應變能力穩住陣腳,甚至化危機為轉機。這種持續輸出能力和抗壓應變能力正是歌手職業性的體現。
另一方面,直播更深刻的價值在于催生的“活人感”。當觀眾厭倦了流水線上同質化的精雕細琢與“無瑕人設”時,選手補菜在舞臺上因完全沉浸歌唱而展現出了略帶“失控”的酣暢淋漓,未經修飾的生命力引發彈幕的欣賞與好評;選手香奈兒感染力十足的舞臺設計固然帶動氛圍,但更打動人心的是直播中展現的松弛與享受,細微的表情和細小動作雖非刻意設計,卻足以讓觀眾感受到她真實而獨特的魅力。
在業內看來,“活人感”正在打破歌手與觀眾的屏障,讓觀眾得以在歌手真實的換氣、忘情的甩頭和因緊張或投入而顫抖的尾音中,觸摸到鮮活的個體溫度。當然,節目也因此撕開了音樂競技的“包裝外衣”,重新定義了音樂人的核心能力,為行業篩選出能“活”的音樂人。
“競合關系”中托舉女性韌性力量
尤為可貴的是,在賽程和“全開麥”直播的層層高壓和消耗下,選手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劍拔弩張,反而轉變為互助、托舉與惺惺相惜交織的溫暖圖景。這也成為節目為觀眾稱贊的亮點之一:選手們在競爭中彼此成就,在壓力下互相攙扶,重新詮釋了“女性力量”的堅韌內涵與多元質感,構建出溫暖的新式群像。
賽制并非阻隔的圍墻,反而成為理解與共情的催化劑。在第五期中,蔡子伊在選擇進入全國12強的組隊選手時,推薦了好好星球組合。她給出的理由不只是觀眾認可的專業技能,還是她在過往舞臺上看到她們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因此被競爭對手的人格魅力打動,希望她們可以走得更遠。這種選擇超越了單純的競爭關系,升華為對手間的欣賞、扶持與共同進步的“競合生態”。
這種集體托舉和溫暖而堅韌的底色貫穿細節之中。“直播大戰”前,好好星球組合在直播前對所有人發出了“可求助邀約”;選手羅小黑剛剛調試好自己的直播間,就主動幫助選手熊小鳳調試設備。“直播大戰”后突遇停電的九分鐘里,選手們在應急光源下唱歌跳舞,此刻她們不再是競爭者,而是自然抒發情緒的朋友。為她而唱環節里,香奈兒的隊友們甘愿把舞臺高光部分讓渡給作為隊長的她;蔡子伊則毫無保留地將舞臺經驗傳授給在校生謝牧青,帶著她反復復盤走位與表現,只為呈現完美舞臺。
在觀眾看來,這正是《讓我來唱》的珍貴之處——無意刻意渲染競爭敘事,而是用真實的鏡頭語言捕捉并放大女性群體內部關系的豐富性與建設性。
不可否認的是,透過《讓我來唱》這面棱鏡,觀眾不僅看到一檔綜藝的創新嘗試,更觸及了對音樂本真、人才評價乃至人際關系的多維度思考。節目嘗試用規則建立公平秩序,用直播淬煉真實能力,用群像回應社會情緒和時代精神,為音綜市場提供了關于探索“真實”“公平”與“聯結”的參考樣本。 文/李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