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若生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7-04 09:27
7月1日,在牡丹區皇鎮街道一處工作室內,一塊塊普通的面團,在區級非遺項目曹州花饃第四代傳承人王美榮的手里,眨眼間就能變成嬌艷的牡丹、可愛的生肖、俏皮的卡通人物。守著這門老手藝30多年的王美榮,沒讓它在時代里“落了灰”,反而越“蒸”越紅火。
“以前就光用白面,現在可不行啦!”王美榮邊揉著一團翠綠的面團邊說,那是用菠菜汁染的。“你看這個黃的,是南瓜泥;紅的,是紅曲米粉。都是地里長的、樹上結的純天然東西,吃著放心!”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工業食品,王美榮動了腦筋,來了場“原料革命”。光好看還不夠,她還在面粉里“加料”,全麥粉、黑麥粉、玉米粉輪番上陣,讓花饃更有“嚼頭”也更營養。餡料也“減了負”,傳統高糖高油的餡兒靠邊站,新鮮水果、香脆堅果、天然豆類成了主角,紫薯餡兒、核桃餡兒、低糖豆沙餡兒……口味多還健康。這一變,老百姓的“胃”和“心”都抓住了,花饃賣得更俏了。
光健康還不夠,花饃得“好看又好耍”。“咱菏澤是牡丹之鄉,這牡丹文化得揉進花饃里!”她熟練地運用捏、搓、揉、刻這些老手藝,做出來的牡丹花饃活靈活現,成了宣傳家鄉的新招牌。光有傳統也不行,王美榮緊盯著年輕人喜好,生肖年到了就捏生肖,流行啥卡通人物也跟著捏。“得讓年輕人覺得好玩、有意思!”王美榮說,這些充滿童趣和時尚感的新花饃,一下子擊中了年輕人的心,成了搶手貨。
花饃做得好、賣得好,王美榮心里還惦記著更長遠的事:這手藝可不能斷了根兒。“好東西,得讓孩子們知道、喜歡!”王美榮帶著花饃走進了校園,給孩子們講講非遺的故事,手把手教他們怎么揉面、怎么捏形狀、怎么上色。課堂上,孩子們的小手沾滿了面粉,興奮地捏出自己想象的小玩意兒,在玩兒的過程中,花饃是啥、家鄉文化是啥,就悄悄種進了心里。
如今,王美榮手里的面團,早已不單單是吃的。它承載著菏澤的牡丹芬芳,融入了現代的健康理念,更寄托著文化傳承的希望。這位面團上的“魔術師”,用巧手和巧思,讓老花饃在新時代的蒸籠里,蒸騰出越來越旺的生機與香氣。
文/圖 記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