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19-05-15 10:02
——記定陶區馬集鎮黨委書記宋自立
“宋書記,我們今年能住上新樓房嗎?”“能,一定能……”4月17日上午9時許,定陶區馬集鎮黨委書記宋自立像往常一樣,來到張圈安置片區施工現場,查看工程進度,傾聽群眾訴求,一些居民對他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居民都是張圈村村民,當他們感受到梁堂社區居民因為搬進新型社區帶來的種種便利時,再也坐不住了,紛紛要求像梁堂社區一樣異地安置,都想盡快享受到新型社區帶來的福利。
2016年還是省級貧困村的梁堂社區,如今為什么能讓馬集鎮很多群眾“眼紅”呢?記者帶著疑問走進梁堂社區,只見一排排整齊的2+2復式小樓,一條條干凈的柏油馬路縱橫交錯,社區文化廣場上的櫻花在春日的陽光下嬌艷欲滴,綻放著梁堂百姓的幸福生活。
“俺今年八十多歲了,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這么漂亮的樓房?!痹谖幕瘡V場上,悠閑聽戲的80歲居民王玉德對記者說。
“俺村里以前很偏僻,還很窮,村民們住的大部分都是二十幾年前的破舊房屋?!?0歲的居民張永志告訴記者,“搬了新居之后,土地也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流轉了出去,現如今不光不用再種地,而且土地的收益比以前還高了許多,還能在自家的田地里當‘工人’,每個月還有不少收入。”
從“省級貧困村”到居民普遍富裕,實現安居樂業,梁堂社區只用了3年時間,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宋自立等鎮黨委一班人息息相關。
“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就是要扎根基層、一心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是宋自立時常說的一句話。正是本著一心為民的思想,自宋自立2016年2月擔任馬集鎮黨委書記以來的三年時間里,馬集鎮由2015年全區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第七名躍至2016年全區第三名、2017年全區第二名、2018年全區第一名?!罢媸且徊揭粋€臺階,三年三大步,不容易。”宋自立向記者感慨道,他每天在辦公室的時間基本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現場調度中度過。
在梁堂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建設中,宋自立親自坐鎮,全面征求意見,獲群眾認可后全力拆遷,9天時間拆遷739戶,拆遷面積9.3萬平方米,創造了拆遷的“梁堂速度”。
不但要“遷出來”,還要“住得好”,這是宋自立優先考慮的。為建設新型社區,宋自立在鎮黨政聯席會上決定:把梁堂社區遷建到鎮政府對過最好的地段,促使社區和小城鎮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為梁堂社區高標準配套建設了硬化道路5.2公里、下水道13公里,鋪設自來水管道5.6公里、天然氣管道7公里,安裝路燈230盞、監控探頭45個,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圖書閱覽室、青少年活動室,周邊300米內布局了中小學、幼兒園、醫院、超市等。
“安居還要樂業。”宋自立說,只有群眾富裕起來,才能盡快實現鄉村振興。在宋自立的協調下,梁堂社區把村里的4000余畝土地流轉出去,種植太子參2000余畝,開展參片藥劑深加工,實現了土地集約化,將農民真正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使農民除了獲得土地租金外,還可以通過打工增加收入。
“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做;必須負的責,迎著風險也要擔。要改變馬集落后局面,必須選擇最薄弱的環節,在補齊短板上下功夫?!彼巫粤⒄f。
馬集鎮是個農業鄉鎮,工業基礎薄弱。宋自立擔任鎮黨委書記后,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工業興鎮。在傳化公路港項目建設中,他每天一早到達項目現場,晚上才離開,從項目選址到跑一道道手續,從規劃方案到施工圖紙,從跑設計公司到項目打樁……他始終沖在一線,跟蹤服務。
中鉑物流項目建設中,適逢連日下大雨,他和施工人員一道,在漆黑的夜里打著手電,在滿是泥濘的路上搬運鋼構材料,連續奮戰在施工一線。餓了,泡碗方便面;困了,就在沙發上瞇一會兒。憑著這樣的苦干精神,他們兩個月就完成了預計一年時間才能完成工程量,使項目提前試運行。
參加工作20多年來,宋自立以對黨忠誠、為民負責、勇于擔當的精神,一步一步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鄉鎮黨委書記。去年7月,宋自立榮獲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榮譽稱號。
對于未來的馬集鎮,宋自立充滿信心:“我們在全鎮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了9個新型社區,鎮中心社區規劃人口2.2萬人。我相信,只要扎實推進“兩新”融合發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定就能干出個樣!”
記者 仝志華 張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