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19-06-11 09:53
東明縣陸圈鎮姚寨村“第一書記”劉源兩年時間讓姚寨村56戶108人全部脫貧,今年5月27日,當選“齊魯最美青年”。
劉源對記者說:“10歲之前我就沒去過農村,更別提在農村生活了,要去駐村,心里還真有點慌。初到田間,看到一片植物長得茂盛,便對老鄉說,咱村芭蕉長得不錯。老鄉糾正我,那是芋頭,不是芭蕉。老百姓為我取名‘芭蕉書記’?!?/p>
33歲的劉源,兩年前撇下2歲半的兒子和懷孕的妻子趕赴脫貧攻堅一線。 兩年時間過去,“芭蕉書記”劉源已從對農事啥都不懂變成了農事通。
2017年6月,在原市城市開發辦工作的劉源到所包村調研時發現,村里有大量留守婦女,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不能外出打工,同時也缺乏一定的就業技能,整個家庭只能靠一名男勞力微薄的收入支撐,隨時有可能因為家庭變故而致貧,屬于潛在的“貧困戶”。為預防瀕貧家庭因故致貧,加快推動貧困戶脫貧,劉源制定了“造血代替輸血、產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脫貧”的具有姚寨特色的脫貧路徑。
劉源多方協調資金,在村里建起兩個扶貧車間,解決周邊群眾一百多人就業。
村民張瑞芬說:“兩個孩子小,一家全靠外出打工的丈夫,家庭貧困?,F在在村里的扶貧車間干活,每月收入3000多元?!?/p>
2017年9月18日,姚寨首屆家政服務專項技能培訓班在姚寨村開班。37歲的村民崔紅麗是眾多接受技能培訓的受益者之一,目前她開了個早點鋪,每天收入七八百元。
村民吳運高中年失子喪妻,讓他的精神恍惚。劉源了解老吳的情況后,讓做心理咨詢師的妻子給老吳做心理疏導,老吳終于走了出來。劉源利用他修汽車的技術,幫助他建起了修車門市,目前老吳成功脫貧。
村內貧困學生吳亞朋、劉慧茹、吳慧芳等考上大學,他積極按程序為他們分別申請了5000元的助學金;為做心臟瓣膜手術的貧困戶王貴合申請了慢性病醫療補助;為貧困戶劉同雷購買御寒棉衣棉帽等;2018年春節,他組織舉辦了姚寨村歷史上首屆春節聯歡會,極大地提振了村民脫貧奔康的信心……以實際行動真正贏得了群眾信任,走進了群眾心中。
70歲的老黨員袁瑞層對劉源的評價是:“比親兒子還要親,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去了。”
村委會主任吳慶濱說,讓劉源這個“第一書記”冒起一股勁兒的,正是他自己總結的“六個第一”?!袄习傩盏暮袈曃乙谝粫r間聽到,老百姓的需要我要第一時間發現。有責任,我第一個承擔;有困難,我第一個解決;有硬仗,我第一個打;有危險,我第一個上?!?/p>
要想富,先修路。針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基礎設施短板,兩年來為村修建主要街道5公里,實現了村內道路的全面硬化;修建健身廣場一處,為村民提供了娛樂休閑好去處。改造危房5座,轉移安置群眾20余人,排除了居住隱患。新打機井4眼,方便了農民灌溉。目前,村內已實現“五通十有”,村容村貌得到了美化,村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帶領村“兩委”一道幫助協調解決姚寨小學新校建設期間出現的圍墻問題、墊土問題、土地款問題等,順利建成陸圈鎮最大的高標準“千人小學”一所,徹底結束了姚寨村“危房教學”的歷史。
2017年8月,劉源在村里看到一片地長滿了草。經了解是吳老三租的地交不起地租了。
吳老三大名吳春現,吳老三說:“種了7年甜瓜賠了5年,村民堵在家里要租金,當時死的心都有了。這時,劉書記找我說要幫我?!?/p>
通過申請扶貧資金、協助擴大規模等方式,他將“吳老三甜瓜種植基地”打造成了“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幫助負責人吳老三申請獲得“省西部隆起帶基層科技人才”榮譽稱號。通過向貧困戶捐贈800斤甜瓜的方式,為吳老三召開了捐贈大會,不僅推介了他的優質產品,還當場承諾優先聘用貧困戶進入種植基地工作,同時每年拿出5萬元用于全體貧困戶分紅,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致富紅利。
劉源注重在平時放手鍛煉年輕干部,在實踐中增長經驗,提升本領,培養了劉才華等優秀村干部,儲備了劉國豪等一批后備力量,打造了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記者 張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