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19-08-02 09:39
功勞榮譽藏心底 責任義務刻心間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袁殿華小記
7月底,袁殿華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評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是我市此次獲得這一殊榮的兩人之一。8月1日,在他從濟南載譽歸來的第一時間,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這位無腿英雄激動地表示:“現在還很興奮,黨和國家給了我這個榮譽,是對我的認可,也是對我的鞭策……”
袁殿華出生在東明縣原菜園集鄉,參軍入伍、保家衛國是他從小懷揣的夢想。1983年10月,袁殿華如愿入伍,隨后便跟隨部隊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4年3月8日,為了搶救戰友,袁殿華不慎踩了地雷,失去了雙腿,因此昏迷了7天7夜。之后,他被評為一級傷殘,榮立二等戰功并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做了兩次截肢手術后的袁殿華轉業回到了家鄉。按照退伍政策,國家會照顧他一輩子,他完全可以在家里躺在功勞簿上享清福。“盡管脫下了軍裝,但自己永遠是個兵!”袁殿華骨子里有一股永不服輸的勁頭,“脫下戎裝,奉獻地方。我不光要養活自己,還要靠自己的雙手干一番事業,讓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
為了讓自己站起來,他安裝了假肢。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爬起。一年后,終于憑借頑強的毅力丟掉雙拐、拋開輪椅站了起來。之后,他學會了騎自行車、摩托車、開汽車。雖然失去雙腿,但他在人生的戰場上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袁殿華先是在縣城開了一家醬菜店。由于誠信經營,生意很紅火。可天有不測風云,1990年6月的一天,家中發生火災,全部家當付之一炬,在他家做客的戰友也不幸被燒傷。為給戰友治病,袁殿華變賣家產,四處借款。不少人勸他到民政局申請救濟,但袁殿華婉言謝絕:“向組織上伸手,我張不開這張嘴!”為給戰友治病,他欠下了8000多元的債務。這在當時來說可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還債,袁殿華又借了2000元錢,只身來到上海,為一家企業推銷勞保用品。天不亮就起床,拖著沉重的假肢奔波,一天下來,骨頭像散了架。就這樣,他在上海一干就是5年。
1996年底,袁殿華回到家鄉還清了所有債務,還蓋了一棟二層小樓。“一定要干出點名堂來!”袁殿華先后經營過魚塘、批發過蔬菜、承包過工程,凡是健康人能做的,袁殿華都努力去嘗試。
2000年,袁殿華來到西藏,在拉薩開起一家苗木綠化公司。為了搞好這個項目,他買來了一大摞苗木栽培、綠化工程方面的書籍鉆研,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四處詢問業內人士和苗木專家。在袁殿華努力下,成功摸索出了 “斷根育苗法”,移栽苗木成活率達90%以上,為當地政府化解了治理高原沙化的難題,并且將銀杏樹移栽到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填補了西藏沒有銀杏樹的空白。
袁殿華自己富裕了,但是每當看到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戰友們,他心里就不舒服,“得讓戰友們都富起來才行!”幾經思索,他決定籌建福利廠,讓戰友們盡快富裕起來。在籌建時,袁殿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為清理廠址,袁殿華站在30多厘米深的積水里,和戰友一起鋪路、除草、填坑、拉線,一干就是20多天。為辦理營業手續、購買生產材料、擴大業務范圍,袁殿華跑完民政跑稅務,出了工商局又去技術監督局,進了省城回工廠,回到工廠再出城,常常是筋疲力盡、血染假肢。
2006年,袁殿華創辦的全省首家傷殘軍人福利廠營業后,先后安置社會殘疾人60多人,下崗退伍軍人40多人,其中28人是立功傷殘人員。
袁殿華用自強自立唱響了一曲感人的飛翔之歌,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復退軍人”、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和山東省“優秀傷殘退伍軍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軍裝已脫軍魂猶在。這位從軍營走來的無腿英雄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在自豪之余,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榮譽的光環已經屬于過去,現在和未來才是最重要的,下一步我一定要爭取更大的進步。”袁殿華說得異常堅定。
記者 仝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