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鄉村全面振興 實現同步小康 > 正文
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0-05-19 11:04
“嘿嘿,俺離徹底脫貧不遠了,這都是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功勞……”近日,在定陶區馬集鎮姚堂村集創農作物種植基地內,73歲的村民姚念力正在除草,雖然有些累,但是他卻干勁十足,“不光每月能領工資,年底還能分紅,俺再不好好干,連自己的良心都對不起?。 ?/p>
在姚堂村,像姚念力一樣既能領到分紅,又能在合作社打工掙錢的村民不在少數,合作社目前已經成為該村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我們村貧困戶多,村民們的整體收入也不高,怎么能讓他們走上致富路?”這是村黨支部書記姚永福自上任后,一直在思索的問題。他與村“兩委”成員經過深入研究探討,決定由村黨支部領辦,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隨后,他們通過去外地學習,并結合本村實際,在2018年成立了集創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村“兩委”成員帶頭將土地流轉到合作社。有了他們帶頭,很快,首批200畝土地流轉到合作社。
“合作社實行股份制,村民們可以以現金或土地入股?!币τ栏Uf,“我們在流轉土地上種植了經濟林,由于當年經濟林不能產生效益,我們又套種了小麥、棉花等作物,當年實現了收支平衡?!?/p>
看到了合作社的發展希望,更多的村民也加入了進來。2019年,合作社流轉的土地達到了500畝,種植了海棠、北府海棠、五角楓等經濟林?!跋襁@棵五角楓,我們40元購進,明年就可賣到800元,一棵樹三年就能掙760元,這幾百畝的林場,是村民們的聚寶盆??!”姚永福像撫摸自己的孩子一樣摸著五角楓,感慨地說。
姚堂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有效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記者 仝志華 李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