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 飛 來源: 發表時間: 2020-05-26 15:12
“家門口就業有活兒干,照顧老少都方便,掙錢持家兩不耽誤,這樣的好事上哪兒找?”近日,記者來到巨野縣核桃園鎮核桃園村的箱包加工車間,女工們正忙得熱火朝天,巧手翻飛間,一個個箱包“新鮮出爐”,大家笑著說,“村里有了工廠把姐妹們湊到一塊兒工作,生活充實,心里敞亮!”
看著姐妹們有活兒干、有錢掙,閆路路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外務工多年后,她回到家鄉創辦了箱包公司,吸納了本村和周圍村100多名婦女來公司做工,還使一些貧困戶脫貧過上了好日子。
和許多同齡的農村孩子一樣,高中畢業后,閆路路就踏上了外出務工之路,在青島打工時進入了一家箱包廠從一線工人做起。從上班開始,閆路路就勤奮踏實,對每一件產品都認認真真地做,從來沒有出現過次品和等外品。由于工作態度認真,閆路路很快升任生產線的班長,不久后被公司提升為箱包廠車間主任。“在箱包廠的管理工作中,我積累了不少技術經驗和管理方法,也結識了許多箱包行業的朋友,他們絕大多數是韓國和日本的箱包老板和客戶。我們經常在一起討論箱包產業狀況、發展方向以及流行色。”閆路路說。她的敬業精神和對市場的見解也受到箱包老板和客戶的好評。
在一次和韓國客戶交流時,客戶對她說:“你工作多年掌握了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有了行業人脈關系,你應該自己進行創業。”聽了客戶的話,閆路路心里熱乎乎的,也萌發了回家創業的念頭。工作期間,閆路路也學習了電子商務,了解了電商的運作流程。在箱包廠的工作讓她深刻地體會到:現在是一個網絡經濟時代,自己也要乘上這個網絡快車。
憑著在箱包廠積累下的經驗,2010年,閆路路在朋友的鼓勵下決定回家鄉創業。她回到家鄉核桃園村開設了自己的服裝加工車間,從事箱包加工,同時買了電腦、相機等設備,通過網絡渠道線上銷售。
箱包廠開業前,閆路路招收工人時就與本村和周圍村的村“兩委”結合,挑選那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沒有資金創業、沒有技術賺錢的貧困戶和留守婦女,讓她們通過箱包廠走向致富路。面對不懂技術的村民,閆路路耐心地給她們進行講解,教她們操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女工們掌握了技術。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她還設立了滿勤獎、創新獎,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積極性。
嚴格管理,狠抓生產中各個流程,通過幾年的努力,箱包生產走向了專業化,產品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為了保護知識產權,閆路路去年還注冊了商標,為自己的箱包產品向國際化發展打下了基礎。“和每個創業者一樣,希望公司能越做越好,規模能不斷擴大,更希望能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致富。”閆路路說。
記者 楊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