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干部在基層 心中有百姓 > 正文
作者: 李若生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06-16 17:18
“您看看這果樹長得多么喜人,真是謝謝貝書記了?!?月2日,望著大田里長勢喜人的梨樹,牡丹區小留鎮邢樓村村民李愛梅臉上寫滿了幸福。李愛梅要感謝的“貝書記”,是省審計廳派駐牡丹區小留鎮邢樓村的 “第一書記”貝翔。
邢樓村是省級重點貧困村,多年來都是以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去年4月底,貝翔駐村后著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成立了果樹種植合作社和菏牧畜牧合作社,帶領當地村民趟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現在俺家地里套種了兩樣作物,梨樹和蜜薯,以前一畝地一年只能收入1000多元,現在一畝地多收兩三千元?!崩類勖氛f,兩年前的邢樓村還沒有集體經濟,是個“空殼村”。
貝翔意識到,只有發展產業,才能帶動全村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靶蠘谴宓闹苓厸]有工業污染,土壤適合種植果樹?!必愊枵f,考慮到邢樓村有種植瓜果的基礎,他多方籌備,在邢樓村組織成立了果樹種植合作社,采取公司托管和村集體管理兩種模式進行果樹管理。目前,邢樓村已種植了600畝的櫻桃、蘋果、梨、桃等果樹,改變了村內種植結構單一、經濟效益差的狀況。
邢樓村的變化不僅讓村民鼓起了錢包,還體現在村容村貌的改變上。“貝書記為村里新修硬化了7公里的道路,解決了百姓出行難,還建設武術文化傳承館和紅色軍旅文化陳列館,為村里配備計算機、打印機?!毙蠘谴妩h支部書記邢李濤稱贊道。
“村容的提升改變,大家的精神風貌也發生了變化,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必愊枵f,為推動鄉村振興,激勵村內黨員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當先鋒、作表率,注重從40周歲以下農村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等優秀人員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2019年邢樓村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 5名、2名預備黨員轉正,黨員隊伍結構不斷改善。
在貝翔帶領下,邢樓村已建成了以紅色文化和國防教育為主題的“神鷹軍旅文化產業園”,年計劃培訓學員20萬人次,為發展鄉村旅游打下堅實基礎;村黨支部領辦成立的菏牧畜牧合作社,結合扶貧產業資金+村民資金將建成1200只肉兔養殖項目,探索打造可復制的農村特色產業……去年,邢樓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明顯,達到13.43萬元,被山東省認定為全省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
如今,昔日“薄弱渙散”的邢樓村正轉身變為一個“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美麗鄉村。 記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