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干部在基層 心中有百姓 > 正文
作者: 張 慧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06-16 17:28
“到農村去,那里有生我養我的爹娘;到農村去,那里有育我成長的南瓜米湯;到農村去,那里是魂牽夢繞的故鄉。”這是鄆城縣程屯鎮張辛莊行政村扶貧“第一書記”,菏澤經濟開發區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冬華在自己的扶貧日記里寫的一段話。
三年前,李冬華被選為鄆城縣程屯鎮張辛莊行政村“第一書記”,三年里,李冬華的腳步走遍了這個村莊的角角落落。
為解決貧困戶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李冬華充分利用當地現有資源,加大特色項目引進力度,探索多元化脫貧發展新路子。在他的積極協調下,張辛莊行政村引入了航天光伏發電項目,并以投資入股的方式建設龍泉淀粉、鑫鑫養兔和80個生態扶貧溫室大棚,用項目分紅收益惠及貧困人口,并提供了20多個貧困戶就業崗位。
張辛莊行政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道路年久失修,沒有排水設施、路燈和自來水。為解決這些問題,李冬華組織召開“兩委”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傾聽村民意見建議,多次奔赴原市國稅局和縣直相關部門匯報工作,最終籌集貧困村建設資金130萬元,用于張辛莊、高樓、任垓、孔洼、南錢村的路燈安裝,并修建了村村通和村內道路、下水道,建設修繕了5個大隊部。為了做好引渠灌溉工作,李冬華還積極向市水務局申請水利專項基金,對灌溉排水溝渠進行改造,新修生產橋兩座,多次協調自來水公司,張辛莊村、南錢村的父老鄉親終于吃上了放心水。
2017年,在入村走訪時,李冬華了解到該村85歲的邢大娘早年喪偶,兒子因病早逝,撇下兒媳和一個孫子。兒媳患有精神病,孫子患有先天性癲癇病,家庭生活極其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后,李冬華長期自掏腰包為邢大娘貼款送物,并多次組織協調村“兩委”開會,為邢大娘一家三口申請每人每月近200元的低保補助。
“俺現在月月領補助,日子也有了奔頭!俺一輩子也忘不了李書記的大恩大德!”邢大娘感慨道。
為身患疾病的孤寡老人錢繼存、無兒無女的特困戶錢興久等申請辦理五保戶待遇,帶頭號召全村為重病青年孔維振捐款,積極為貧困戶大學生馬厚杰、任春曉聯系勤工儉學崗位,先后安排20余名貧困戶以及家屬到企業打工,為雙女戶大學生任瑞景聯系計生補助和泛海助學補助金,為84歲的任洪月老人等7戶貧困戶年久失修的房屋進行修繕改造,讓老弱病殘等貧困弱勢群體增強應對困難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身為“第一書記”,李冬華將責任與擔當落實在了實際行動上,交出了一份讓幫扶村群眾滿意的答卷。
記者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