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國慶 王富剛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06-19 10:29
6月10日,氣溫高達37攝氏度。記者見到單縣楊樓鎮大姜莊村58歲的養羊大戶姜守紅時,他正在新竣工的養殖大棚內給小羊羔喂奶。談起他的養羊創業史,左手殘疾的姜守紅十分激動。
2006年,靠彈棉花維持生計的姜守紅在使用彈棉花機器時,不小心左胳膊受傷。為了孩子上學及家庭的生計,他在失去左臂的情況下,又堅持干了3年。2009年開始在自己院內養羊10多只,只是小打小鬧。到2012年,他積累了一定的養羊經驗和技術,在村外建立了飼養場,有400多只的養殖規模。
養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難題越來越多,不但要維護羊舍的安全,而且要做好防疫、母羊的生產、飼料的加工、成品羊買入和銷售等工作,這些不是用忙和累就能形容的,更重要的提前籌劃好、把心操到。為照顧夜間母羊的生產,他用自己的機動三輪車改裝成“房車”,晚上住在飼養場內,一堅持就是7年。但擴大養殖場規模是他多年的夢想。
2018年初,單縣縣委副書記魏傳永了解到他事跡后,很受觸動,決定幫助他解決困難。楊樓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到現場指揮,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建成了投資200多萬元,占地3840平方米、可養羊2000只的高標準養羊大棚,改善了飼養條件。姜守紅自己是殘疾人,更理解殘疾人的難處,最多時有4個殘疾人在他的飼養場打工,每月發工資3000元左右。另外,他還建有450平方米的養殖大棚3個,720平方米的大棚3個,共形成了存欄量達4000只的飼養能力,終于實現了他擴大養殖規模的愿望。目前,他的養羊場產銷兩旺,生意紅火。
“我們今后的打算是近兩年建立一個粗飼料加工廠,把我們身邊可利用的原料利用起來,比如玉米秸、豆稈、花生秧等等,這樣能合理地利用生態資源,減少了環境污染,且實現它的生態價值!現在我正研究改造一個自動飼養機,這樣喂養的話既節省了人力又節省了時間!”姜守紅告訴記者。
姜守紅雖然是一個殘疾人,可他身殘志不殘,通過養羊練就了一身的本事,雖然只有一只手,他可以給羊打針,能夠改造機器,駕駛收割機,可以說健全的人能辦到的他都辦到了!也應了那句經典的老話: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正因為他的這種執著與不認輸的精神,才使得他不但自己能致富,還帶動其他人過上幸福生活!
文/圖 記者 張國慶 王富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