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 燕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07-16 11:02
“瞧,這些就是疫情期間幾經周折引種的無絮柳樹苗,如今長勢良好,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進行推廣種植。”7月14日一大早,市林業局林業科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溫增軍打開手機,看到東明縣三春集林場負責人剛發來的無絮柳樹苗長勢的照片后,臉上露出了一絲欣喜。
溫增軍作為一名林業科技工作者,二十七年來獻身林業事業,默默為家鄉的造林綠化奉獻著智慧和力量。這次由他主持實施的“柳樹良種繁育及栽培技術推廣示范項目”成功后,將會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柳樹樹姿優美、觀賞性強,適宜在濕地公園、河道水域栽植,但是傳統品種產生的飛絮不僅容易引發火災,而且十分擾民。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從去年就打算引進新品種無絮柳樹進行試種。”溫增軍說,由于新品種柳樹不產生飛絮,落葉后枝條呈金黃色,觀賞價值高,市場前景廣,春節前他組織我市三處國有林場騰出地塊準備種植。誰知一場疫情,讓他外出引種計劃落空。
溫增軍說,人雖然不能外出,但是信息是暢通的。為了早引進、早推廣、早受益,他千方百計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系濟南、濱州、東營等地科研單位的育苗基地,可對方都因找不到工人起苗而無法銷售。
2月下旬,眼看著河邊柳樹吐芽露綠,溫增軍心里焦急萬分。他深知,一旦錯過了最佳栽種時間,即便柳樹苗能夠成活,也會影響長勢。他沒有放棄引種計劃,通過多個關系聯系上了江蘇省林科院國家柳樹種質資源中心,多次溝通協商后,雙方最終在網上簽訂了合同。
3月3日,6000棵柳樹種苗、6000根柳樹種條從江蘇運了過來,并及時栽種到三處林場,溫增軍這才松了一口氣。為了觀察柳樹的長勢,每隔幾天他就要跑到林場,測量生長量、查看病蟲害等情況。目前,這些來之不易的無絮柳樹苗成活率達到99%,不僅豐富了我市柳樹品種資源,而且通過逐步推廣,讓柳樹品種實現更新換代。此外,為解決林業生產周期長、破解造林融資難題,他還積極組織全市申報國家儲備林貸款項目,項目計劃新造林18萬畝,實施完成后,將使我市森林覆蓋率提升一個百分點。
“我熱愛林業事業,通過二十多年的工作,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林業知識、林業生產經驗,而且與綠水青山結下了深厚的情緣。”溫增軍說,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充分發揮技術專長,致力于造林綠化,發展林業產業,為推動全市林業生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文/圖 記者 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