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 燕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07-17 10:26
7月15日,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工程科副科長劉健頂著烈日來到人民路南外環互通立交橋施工現場,進行取芯檢測后,又帶著水泥抽樣來到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實驗室,做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檢查原材料是否合格。
修橋鋪路,工作十分艱苦,每天早出晚歸不說,還要經受風吹日曬雨淋。二十六年來,劉健對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每個工程都親臨一線,嚴把工程質量關,默默無聞,樂于奉獻,甘當平凡“鋪路石”,把汗水灑在自己熱愛的公路建設上。
“人民路南外環互通立交橋是菏澤城區南部的主要出口,該項目是全市的重點工程。為了盡快打通主干道,疫情期間,我們加班加點推進工程進度。”劉健說,質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設的百年大計,作為現場監管的責任人,他層層把關,事必躬親,把工作做細做實。
劉健清楚地記得,在主橋現澆箱梁澆筑時,需要24小時連續作業。他不僅要緊盯整個澆筑過程,還要隨時對混凝土進行抽樣檢測。盡管穿得很厚,可長時間的戶外作業,使他感到又冷又困。在這樣的環境下,劉健直到澆筑完工都沒有離開半步。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是劉健工作的格言。他經常放棄節假日,在一線調度工程建設情況,現場對工程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置,有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尤其是在中華路提升改造期間,為保證提升改造質量,加快施工進度,劉健憑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堅守工地一線,積極融入施工群體,協助施工單位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加班加點,分秒必爭,采取“人歇機不停”的工作方式,24小時不間斷施工,較計劃工期提前一個半月完工,廣大市民也得以早日安全便捷出行。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得到大量運用,我只有不斷學習、經常更新知識,才能適應工作需要。”劉健說,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始終堅持鉆研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先后推薦并引進了海母冷再生、冷拌冷鋪薄層罩面及大粒徑水泥穩定碎石攤鋪等新工藝、新技術,在節能減排、提高工程質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是每當走在自己參與建設的公路上,我都會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劉健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主動作為、勇于擔責。今后,他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踐行公路人甘當“鋪路石”的錚錚誓言,為人民鋪出更多更好的“康莊大道”。 文/圖 記者 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