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 濤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09-18 09:56
“村里的路燈亮啦,到了晚上整個村子亮堂堂的,我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一到晚上只能在家悶著,現在吃完飯沒什么事就去廣場上溜達溜達、扭扭秧歌。”9月14日,東明縣馬頭鎮解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國華告訴記者,自從萬書記到村后,村里的各項基礎設施越來越全,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李國華口中的萬書記,名叫萬光。2019年4月,山東省委組織部選拔第四批“第一書記”時,原本該回原單位山東省立醫院工作的萬光服從組織安排,改選為“第一書記”,繼續參與到扶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隊伍當中。當天,萬光在他的《駐村日記》上信心滿滿地寫道:“解莊,我來了”。
萬光任“第一書記”后,創新黨員學習形式,帶領村“兩委”班子及黨員到東明縣大屯鎮、陸圈鎮、武勝橋鎮、菜園集鎮等先進基層黨組織實地觀摩,學習先進經驗,以提高自我工作能力。
這種針對性的黨建活動,讓村“兩委”班子對黨建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直觀的認識,為在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寧找有錢的富裕戶,不找沒錢的村支部。”這是一些群眾私下的玩笑話。但在萬光看來,這些玩笑話可不那么簡單,萬光決定先從發展集體經濟入手,建立有威信的黨支部。
隨后,萬光協調資金45萬元,建設高標準加工車間1座,并主動外出引進出口毛巾、浴巾、口罩等訂單式加工項目。成立了黨支部領辦股份制企業,與濰坊大型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優先使用貧困戶勞動力,既增加村集體收,又解決了該村50余人就業問題。
萬光在駐村工作過程中,始終把健康扶貧當作脫貧工作中的“硬骨頭”,他把優質的醫療資源帶到村里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家的診療服務。
其間,山東省立醫院先后2次組織專家團隊到馬頭鎮開展省派“第一書記”醫療扶貧大型義診活動,免費義診群眾達千余人次。隨后又為馬頭鎮衛生院組建了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和鄉村醫生遠程教育培訓中心,把省級醫療資源下沉到鎮、村,有力提升了鄉鎮衛生院的技術裝備水平。
萬光先后為村里爭取資金200余萬元,建設了集黨群服務中心、企業加工車間、鄉村大舞臺、文化廣場、健身廣場“五位一體”的公共服務項目。硬化村內道路9.2公里,修建下水道400米,改自來水327戶,改造旱廁290戶,改造危房4座……
多少年來,解莊村土地灌溉用水一直依賴于季節性黃河漲水分流,每到黃河缺水期,地里的莊稼都澆不上水。萬光了解情況后,積極爭取到省國土自然資源廳400萬元的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資金,在解莊村修建農用橋21座,打深水灌溉井33眼,徹底改變了村里靠天用水歷史。
萬光說,“精誠仁和”是山東省立醫院的精神,我要秉承這一精神,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在2020年與解莊共奔小康。 記者 孫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