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04-13 09:47
單縣史園烈士陵園,俗稱“八路林”,坐落在單縣城西北6公里謝集鎮史園村西200米處。這里主要安葬著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100多名無名烈士,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單縣史園烈士陵園,筆者看到大門口赫然寫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幾個大字,四周松柏環繞,墓地內有5排整齊的鉆天楊樹,枝繁葉茂、高大挺拔,樹下100多個烈士墓分為四排排列整齊,墓碑及周圍保持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1947年1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豫皖邊戰役,捷報頻傳。劉鄧大軍三縱九旅在單縣、單虞縣地方武裝配合下,于24日包圍國民黨占領的單縣城。26日夜,冒嚴寒發起總攻,激戰7小時,解放了單縣城。此役,我軍犧牲100多人,其中120余人安葬于此。這些烈士大多是早年參加革命的山西、陜西、甘肅籍的八路軍戰士,他們曾跟隨劉鄧首長,冒著槍林彈雨,轉戰黃河兩岸,立下赫赫戰功。
據埋葬時在場的老人們反映,這些戰士都很年輕,經過艱苦歲月的磨難,他們的身體很瘦弱,有的戰士身上布滿了彈孔。當時他們的遺體從縣城用太平車拉過來,大多數是用24尺白布裹體,挖抗掩埋,只有一部分用了棺材。本來他們的上衣右領里面都寫著籍貫、姓名和職務,凡是能看清楚的,人們就把他們的姓名和籍貫用朱砂寫在薄瓦上,放在烈士頭下,便于以后查找。后來拉鋸戰中,墓地遭國民黨軍隊破壞,有些墓曾一度被挖開,稍微值錢的衣物被搶走,墓地凌亂不堪,當地群眾多次修整墳墓。解放后曾開墓查尋,沒能找到瓦片上的籍貫和姓名,英雄們成了無名烈士。
新中國成立后,縣鄉政府重修了烈士墓,并派專人管理。幾十年來,看護墓地成了史園村男女老少義不容辭的責任,先后在墓地周圍栽植了松柏和槐樹,陵園內種植了花草。逢年過節,村民們都會按照當地的祭祀習俗,祭奠先烈,教育后人。每逢清明節,縣鄉各單位都組織黨員干部和中小學生到這里祭奠英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011年4月,單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八路林”進行修繕,2012年10月竣工,并立碑紀念。目前,陵園占地6500平方米,共修繕烈士墓122座,安葬烈士122名,建烈士墓碑122處,陵園內建英名碑、護碑石亭,新修建陵園東大門,四周建仿長城垛口式圍墻。院內松柏掩映,莊嚴肅穆,幕碑整齊劃一,綠樹紅花環繞其間,是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圣地。
文/圖 通訊員 謝 麗 陳雨冰 司 晴
(資料支持:單縣縣委宣傳部 單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