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衛東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1-10-12 10:02
□記者 郭衛東
10月10日,記者驅車趕到東明縣長興集鄉興東社區,遠遠就看到一片整齊的別墅式新村臺。走進社區,筆直的街道,美麗的庭院,這哪里是黃河灘區的村莊,分明是現代化的新農村.....
搬入新村居,再也不怕下雨了
司靈英是東明縣長興集鄉興東社區的一名普通村民,她的新家窗明幾凈,電器一應俱全,窗前的盆景綠意正濃。司靈英正在院子里摘辣椒,準備一家人的午餐:蒸肉包、蒸糖包、清燉羊肉、紅燜雞、炸魚……當然還少不了水果。“能住上這樣的二層樓房,俺很滿意!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再也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事了。俺從心底感謝黨!”四十多歲的司靈英,一直生活在黃河灘區,說起以前的生活,她幾度哽咽。
“在老村時,遇到下雨天,村里的小路又濕又滑、坑坑洼洼,就沒法出門,接送孩子最讓人受罪。”司靈英說,“現在好了,社區里啥都有,超市、學校、幼兒園,非常方便,這一切都得感謝黨、感謝政府!”
家門口務工,像城里的工作環境一樣
在社區供銷社喜家匯超市,記者看到正在整理貨物的羅珍珍。
羅珍珍向記者介紹說:“超市一開業我就來了,每天按點上下班,工作環境和城里的一樣干凈,在家門口務工,還能照顧家,照看老人和孩子。”
在門口負責收銀的趙紅霞和羅珍珍一樣也住在興東社區,她高興地向記者說:“我們這里的工作人員都是社區的居民,在家門口就業家里人放心,也不耽誤照顧家,有啥事社區的鄰居都可以相互幫忙,工作起來也非常舒心。”
秋葵種植,帶動村民就業
綠油油的秋葵桿連接成片,一眼望不到頭,田邊的休息棚內,村民們一邊聊家常一邊整理剛摘下來的細長“小精靈”。這樣的景象,長興集鄉村民陳更田每天都可以看到,這也令他有些“小小的自豪”。
陳更田老家所在的黃河灘區土地肥沃,是種植秋葵的好地方。看到周圍村莊發展起了一片片秋葵種植園,不少村民靠它增加了收入,常年在外打工的陳更田和妻子打起了返鄉創業的主意。2018年,他們回鄉投資流轉200畝土地,2019年開始種植秋葵,采取公司負責供苗、收購的經營模式,兩年下來,有了不少收獲。
“以前在福建、廣州打工雖然賺到一些錢,但是開銷也大,攢不住多少。”38歲的陳更田皮膚曬得黝黑,他站在地頭回憶著,“現在,地里的秋葵一年能收兩茬,年收入將近40萬元。在家里還可以把孩子帶在身邊,比以前好多了!”除了自家的日子變好了,陳更田的基地還帶動了周邊村莊約100多名村民就業,有的村民一月就能領到7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