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 燕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10-28 10:01
10月22日,正值深秋農忙時節。記者來到菏澤高新區萬福街道付堂行政村,田間一個個蔬菜大棚隨處可見。在一處名為“綠色莊園”的園區內,59個冬暖日光大棚鱗次櫛比,工人們正忙著在大棚內育苗、栽種。
記者走進劉緊雨夫妻二人承包的一個育苗棚里看到,一排排綠油油的黃瓜苗、南瓜苗長勢喜人。工人們手拿刀片,把切過的黃瓜接穗插入南瓜苗的切口里,然后埋入育苗盤,嫁接工作就算完成了。
在這里打工的朱鳳菊老人已經年過六十,二十多年的豐富經驗讓她成為一位嫁接能手。別看她年齡大,還帶著老花鏡,干起活來十分投入,動作嫻熟,絲毫不輸年輕人。
“嫁接是個技術活,切口處理以及嫁接技術的熟練度、嫁接后管理等,都可以影響幼苗的成活率。俺夫妻倆因為培育的幼苗長勢好、成活率高,贏得了源源不斷的訂單。”說起承包大棚育苗的初衷,劉緊雨說,起初他和妻子以技術員的身份到外地給別人打工,還曾出國去過俄羅斯。隨著年齡增長,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就返鄉承包了六個大棚進行經營。
“這個棚里的苗,今天必須嫁接完,下午還得和大家伙一塊去臨沂掙錢。”劉緊雨笑著說,幼苗嫁接好以后,需要在棚里養育二十多天。大家伙不肯閑著,憑借著嫁接這一技之長再去外地打工掙錢,一天能掙300多元。
隨后,記者又走進幾個大棚內看到,白菜、芹菜等多種果蔬作物幼苗已經栽種完畢,工人們正拿著工具忙著除草,儼然一幅優美的田園詩畫。
“這個綠色莊園是當地發展優質生態農業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種植了辣椒、西紅柿、黃瓜、白菜等蔬菜品種。”綠色莊園負責人張鵬介紹,這里的59個高標準冬暖日光大棚,既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增收問題,又帶動了周邊鄉村綠色蔬菜產業的發展。
張鵬,今年30歲,是個年輕有為的小伙。他大學畢業后,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西餐廳連鎖店的很多食材都是統一配送,唯獨生菜是商家到市場上購買。他從中看到了商機,回去后承包了綠色莊園,將十多個大棚租給了當地村民經營,剩余的大棚自己全部種植生菜。同時,他通過跑市場,一方面和西餐廳聯系,另一方面找到合作的商貿公司。經過努力,他闖出了一條專為西餐廳配送生菜的營生之路。
“為了保證一年四季有生菜,我們通過控制大棚溫度實現冬暖夏涼,促進生菜產量和品質得到有效提升。”張鵬說,當天采摘生菜后,放在冷庫里保鮮,下午開始裝車,連夜送到各個西餐廳,這樣可以保證蔬菜的新鮮。
現如今,該村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并通過分包大棚、從事勞務和保底分紅三種模式,使村民大膽參與、放心種植,使其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門路,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文/圖 記者 王 燕 通訊員 孫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