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 宵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12-10 09:53
□ 梁 宵
問題的源起:現有司法職業倫理“程序失靈”
司法職業倫理是指與司法執行者,如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專業人員司法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與職業身份有關的活動包括業內行為與業外行為,其中業外行為主要規定在經濟活動、社交活動、法律咨詢活動等。司法職業倫理的淵源既包含法律、法規,如《法官法》《檢察官法》,也包括相關職業協會制定的規則,如《律師職業行為規范》,其內容設定的外在表現形式以程序法為主,主要調整的是司法者的利益關系,涵蓋經濟與道德、集體與個人等,目的是為了保證法律職業人員從事相關職業行為的適當性、業務操作規范的程序性、司法活動的公正性。
司法界普遍意識到司法職業倫理建設的重要意義,認為司法職業倫理對于行使著解釋和執行法律權力的司法人員來說,對其運用法律的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懲治司法腐敗走向司法清廉需要建立一套高于社會一般道德又切實可行的司法人員職業倫理規范,以保證社會主義司法的公正和司法清廉。
先前上海法官招嫖一案引發大討論,“戳中司法最痛的地方”,加之近年來腐敗案、窩竄案頻出,輿論紛紛指責司法人員缺乏基本素質,認為現有制度監督不力。從實證研究角度來看,司法職業運作呈現出立法機制與實踐機制交叉運行、相互博弈的現象,反映出當前司法職業倫理制度“程序失靈”。
問題的成因:“理想狀態”與“社會狀態”的博弈
為何實踐中催生了一套明顯不同我們設想的、處于自主運行狀態當中的職業倫理機制,進而導致了立法者所設計的司法職業倫理應然規則遭到回避呢?原因或許是:
(一)理想式立法與應然式司法
所謂理想式立法,是指立法者想要在司法職業倫理規則中呈現出來的價值觀,往往是既往制度與社會尚未充分實現的,立法者本身想要實現的未來式愿景。這就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影響規則運行的社會因素,尤其是司法執行者這一主體在實操中可能隨之變化的行為背后的多重因素,由此導致應然和實然的偏差。
究其根本,我們也許應該思考在當代中國司法職業倫理研究中,“執行者”究竟應該放在什么位置。例如,從立法者層面,幾乎所有的教義學理論均未將“執行者”作為決定制度運行效果的“能動”因素來看待,未認識到“執行者”的利益、觀點和能力等因素,應當作為立法的基本點來加以考慮。而執行者在實踐中展現出的更多的是“社會人”意義上的能動角色,缺少如何實現立法的考慮??瓷先ズ苊赖牧⒎óa品與“我行我素”色彩的司法實踐,導致了兩者的脫節。
(二)傳統倫理規則與新形勢新要求
梅因曾精辟地指出,“社會的需要和民眾的意見常常或多或少地走在法律的前面,我們可能非常接近地達到它們之間缺口的接合處,但是永遠的趨勢是要把這缺口重新打開,因為法律是穩定的,而我們所談到的社會是進步的?!碑斍拔覈厣鐣髁x法治體系已構建完整,對于為之配套施行的司法職業倫理體系構建則具有滯后性,缺乏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且監督方式和懲罰機制不夠健全。新形勢下,黨和人民對司法工作、司法人員提出新要求:要永葆忠誠之心、公允之心、為民之心、工匠之心、廉明之心,恪守法治原則,忠誠司法事業。傳統的司法職業倫理尚未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盼,人民群眾關注的甚至于超過立法者的未來理想模式,認為司法人員應始終站在完美職業的軌道上。
問題的出路:關注司法職業倫理制度的重塑
司法職業倫理是法律制度有效運行的必要保障,是司法改革的必要配套措施。當前新形勢下,政法教育整頓暴露出來的“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等問題不容忽視,傳統司法職業倫理運行模式已無法滿足黨和人民對司法工作、司法人員的新期待。而司法職業倫理制度持續自主運行,為當前我國法律界法學研究以及司法改革敲響警鐘,重塑司法職業倫理有其現實必要性。
(一)轉向凸顯主體性的規范研究
法律職業倫理,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必要組成部分,應當成為管理的常態工具,特別是就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職業倫理進行頂層設計?!叭耸侨f物的尺度”,人的福祉是一切制度的起點,也是一切制度的終點。當前程序失靈現象雖有體制、技術等原因,但立法者在頂層設計中對執行者的人性關照不夠,也是深層次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國當前的司法改革中,執行者的道德、能力、利益等因素應當成為司改決策者關注的重點,應更多地考慮執行者的合理訴求,立法者在將司法職業倫理意識形態融入立法產品中時,在考量應然模式的同時更要更多地考慮實然的問題,即執行者是否最大限度地想要去主觀實現。
(二)司法執行者轉變的具體路徑
司法職業倫理建設是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前提。對于立法者而言,要回歸以“執行者”為本位的司法職業倫理運行模式,實現執行者客觀上“能夠”;而對于執行者而言,要從主觀上“愿意”,方能夠打造立法與執行一體化的司法職業倫理體系。
1.堅持培根鑄魂講政治。執行者在司法實踐中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落實黨和國家出臺的各項部署要求,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司法職業工作進步。2.嚴格遵守做人的良知。司法的特性使得執行者必須具有比常人更加嚴格的內心良知和行為準則。3.堅守道德理念與規范。第一,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第二,堅持客觀公正立場。第三,嚴格遵守從業規范。
(作者系澳門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