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 嘯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1-06 09:30
菏澤發展最大的短板在鄉村,最大的潛力也在鄉村。
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菏澤提出的“農業這個優勢不能丟”的殷切囑托,持續提高三農工作水平,聚焦提升菏澤后發力,堅持用鄉村振興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全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時下,正是催花牡丹生長的關鍵期,在綠美花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牡丹大棚,盆栽牡丹整齊擺放在一起,工作人員正在為花蕾“點藥”,促進其快速生長,使花期趕上“春節檔”。合作社內的5萬余盆催花牡丹,將在春節前亮相市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去年,我市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該合作社董事長孫文起介紹,催花牡丹超過半數線上銷售,主要通過包裝箱進行快遞運輸,用專門的冷儲車發往全國各地?;ɑ軐τ谶\輸速度要求高,我市高鐵已開通,催花牡丹有望坐上高鐵走向全國各地。
目前,我市花木協會已經與鐵路部門進行了溝通,共同商討通過高鐵運輸銷售牡丹的合作方式。
去年,隨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收官,來自鄄城縣舊城鎮六合社區的宋書建不僅搬進“穩穩的家”,還收獲了“穩穩的幸?!?。
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開始以來,菏澤首創就地就近筑臺遷建模式,先后攻克項目選址征地、村臺地基降水處理等難題,累計投入資金150多億元,6萬余人日夜奮戰在建設一線,新建村臺社區28個、外遷社區6個、臨時道路127.4公里。告別泥路、土屋、房臺,我市14.6萬名黃河灘區百姓迎來嶄新的生活。
東明縣長興集鄉竹林新村農民畫家毛吉志,帶著速寫本坐上了首班高鐵,用畫筆記錄這美好時刻。“數年來,黃河灘區一直飽受水患困擾。如今,我們住上了二層小洋樓,圓了安居夢,現在還圓了高鐵夢。今后我將繼續用筆畫出灘區群眾的新生活,見證鄉村振興,見證高鐵新時代。”他說。
隨著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收官,灘區進入“后遷建時代”。村臺社區配套設施完善,學校、幼兒園、商超、創業車間等一應俱全。周邊產業項目的引進,又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多的灘區群眾走上工作崗位,過起了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從水患頻發到歲歲安瀾,如今黃河岸邊建起新家,灘區群眾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而正式接入高鐵“朋友圈”,也帶給廣袤田野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端上全國人民餐桌的曹縣邵莊小油菜,現在不僅成為村民口中“一年八茬菜”的致富產業,更是吸引周邊群眾就業的安穩營生。
如今,邵莊鎮的蔬菜種植面積達4萬余畝,擁有蔬菜大棚2萬余個,形成“育苗—種植—加工—儲藏—冷運—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每天有上千噸蔬菜從這里運往全國各地,賣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建立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和凈菜加工車間,對育苗、種植、加工、冷運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管控,對每一批入市蔬菜均開展抽樣檢測,確保流入市場的蔬菜達到綠色、無公害食用標準。
我市通過大力培育農業全產業鏈,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01家;積極培育農業特色品牌,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達21個。
據統計,作為新近崛起的電商大縣,曹縣近年來有八萬多人返鄉創業,曾經的勞務輸出大縣設有勞務輸出辦公室,現在這個辦公室被返鄉創業辦公室替代。這些人里有博士碩士、有海外歸來的創業者,有子承父業的家族傳承……
通過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提升行動,我市持續推動農村電商提質增量,努力打造中國農產品電商之都。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過渡期內幫扶政策、資金支持、人員力量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高質量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不斷激發鄉村產業活力,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克服30年來最嚴重小麥條銹病和突破歷史極值強降水不利影響,夏糧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2021年全年糧食總產達151.4億斤。同時,將重點鎮作為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依法擴權賦能,推動形成“一鎮一品”產業格局。
伴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三農”強音,一幅糧倉滿、花果豐、鄉村美的畫卷,正在菏澤大地徐徐展開。
記者 張 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