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魯民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2-01-28 09:20
□ 郭魯民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 “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戰勝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一系列嚴峻挑戰,完成了偉大的社會變革,確立、鞏固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重大成就,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
開啟了新中國建設的新局面。政治上,鞏固新生人民政權,鎮壓反革命,肅清國民黨反動派殘余武裝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實現祖國大陸完全統一;完成土地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人民成為國家主人。經濟上,穩定經濟秩序,興修交通水利,發展農業,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實施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較快增長。社會上,進行各方面民主改革,實行男女權利平等,廢除封建婚姻制度,蕩滌舊社會留下的污泥濁水;激發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激情,涌現了雷鋒、王進喜等一大批先模人物,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文化上,普及規范漢字文化和科學文化知識,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創造了一批優秀文學藝術的傳世經典作品。科技上,培育雜交水稻技術、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提取新型抗瘧藥青蒿素等。國防軍事上,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彰顯了新中國大國地位;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一艇”,人民解放軍得到壯大和提高,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廢除舊中國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肅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和影響;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推動形成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堅定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尊嚴,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事業、新獨立國家建設事業和各國人民正義斗爭,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這些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開辟了社會主義的新紀元。改變了世界發展格局,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極大地改變了東西方力量對比,提升了世界人民社會主義信心。奠定了社會主義制度基礎,黨領導建立和鞏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證。黨領導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形成和發展各民族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和鞏固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各階層人民的大團結,加強和擴大了廣泛統一戰線。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世界社會主義提供寶貴經驗。
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獨創性的理論成就,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比如,關于社會主義過渡方面,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的政策,這種做法,不但減少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資本家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述到社會主義過渡一般實行剝奪政策,和平贖買曾經設想但沒能實行,中國的成功在社會主義史上是一個創舉。這一時期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正如《決議》所說,“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關系,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等。這些獨創性理論成果,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至今仍有重要指導意義。
積累了執政黨建設的新經驗。新中國成立后,黨清醒提出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領導,加強干部理論學習,告誡全黨維護黨的團結,高度警惕并懲戒干部腐化變質。先后多次開展整黨整風,加強教育,整頓基層組織,反貪污反浪費。這些重要舉措,增強了黨的純潔性和全黨的團結,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積累了執政黨建設的初步經驗,對于世界國家執政黨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中共菏澤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