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哈爾濱新區發布 發表時間: 2022-10-30 09:13
處于商場、超市、電影院、會場、展館、機場、碼頭和酒店公用區域等室內人員密集場所時;
乘坐廂式電梯和飛機、火車、輪船、長途車、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
處于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劇場、公園等室外場所時;
醫院就診、陪護時,接受體溫檢測、查驗健康碼、登記行程信息等健康檢查時;
在餐廳、食堂處于非進食狀態時;
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需要就醫時,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咳嗽、打噴嚏時不要摘下口罩。因為,打噴嚏或咳嗽,會產生大量飛沫,可能造成疾病傳播,而口罩恰恰可以形成物理阻隔,避免飛沫影響周邊環境。但是,由于飛沫會造成口罩潮濕,從而影響防護效果,因此建議適時更換口罩。
潔雙手 佩戴和摘除口罩時要洗手,摘除口罩時不用手直接接觸口罩外表面。
辨內外 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
嚴密合 金屬條一側在上,按壓金屬條使之緊貼鼻梁,使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口罩要遮蓋鼻、口和下頜。
常更換 口罩弄濕或弄臟后應及時更換,廢棄口罩應投到專用的口罩收集箱或收集點。
口罩的正確使用、儲存和清潔是保持其有效性的關鍵。建議公眾選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口罩。
口罩出現臟污、變形、損壞、異味時需及時更換,每個口罩累計佩戴時間不超過8小時。
需重復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時宜懸掛于清潔、干燥、通風處。
戴口罩期間如出現憋悶、氣短等不適,應立即前往空曠通風處摘除口罩。
外出要攜帶備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裝袋或干凈的存放袋中,避免擠壓變形,廢棄口罩歸為其他垃圾處理。
建議家庭存留少量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備用。
1. 抓住耳帶解下口罩。
2. 避免接觸口罩外面。
3. 內面朝外,沿中線對折。
4. 再對折,露出耳帶。
5. 利用耳帶捆扎口罩,再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
6. 摘下口罩后立即洗手。
長時間不更換
口罩內部易附著人體呼出的蛋白質和水分等物質,長時間不更換會導致細菌滋生。
錯誤佩戴和存放
臨時取下口罩后,不可拉至下巴處、掛在耳朵一側、直接放在包里/兜里、掛在手臂或手腕上、隨意放置桌上,而應存放在干燥清潔的盒子、保鮮袋或紙袋內,或懸掛在干凈、干燥、通風處。隨身攜帶口罩包裝袋時,口罩朝內對折放置在包裝內。
佩戴變形、潮濕或有臟污的口罩
口罩在變形、潮濕或有明顯臟污時,防護性能會降低,需及時更換。
多個口罩同時佩戴
佩戴多個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護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壞口罩的密合性。
為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佩戴口罩
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要以被動防護為主。家長應盡量避免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一次性口罩循環使用
使用蒸、煮、噴酒精等方式都不能讓一次性口罩循環使用,反而會降低防護效果。
在醫院等環境使用過的口罩。
近距離接觸有發熱、咳嗽等癥狀者、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佩戴的口罩。
在跨地區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過的口罩。
當口罩出現臟污、變形、損壞、異味時。
家中可備用防護級別較高的口罩:家人出現咳嗽、發熱等癥狀到醫院就診時,應佩戴防護級別更高的口罩。
這些重點職業人群需佩戴更高級別口罩: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如乘務員、警察、快遞員等,工作期間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
有癥狀早就醫
一旦出現發熱、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覺味覺減退、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可疑癥狀,須及時到發熱門診就醫。
外出就醫注意
1.外出就醫時,應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前往醫院的路上,患者與陪同家屬全程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3.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無紙巾時用手肘代替,注意不要亂丟紙巾。
主動報告行程
1.就醫時如實詳細講述病情,主動報告近期旅居史和相關人員接觸史。
2.診療過程中,全程規范佩戴口罩。
完成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艙)人員及經專業人員評估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
居家健康監測是指居家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居家時做好體溫、癥狀等日常監測。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需做好以下三點:
○健康監測 實行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做好癥狀監測,并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并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
○外出限制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KN95 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核酸檢測 居家健康監測人員需根據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檢測。
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每天開門窗通風。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做好居家環境衛生清潔,對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定期通風和消毒;對門把手、手機、開關等日常高頻接觸物品表面定期消毒。
做好手衛生,講究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如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盡量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用餐時提倡分餐制。
來源丨哈爾濱新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