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津濱網 發表時間: 2023-05-09 17:05
津濱網訊(記者董欣 通訊員 侯晶晶)守約踐諾,法之底線。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持續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運用失信聯合懲戒措施,對存在拒不報告財產、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等行為的當事人施加壓力,讓其感受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威懾力。近日,在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執行的一起案件中,通過對被執行人采取失信懲戒措施,最終促成案件雙方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
云南某采石場與天津某路橋工程公司簽訂《買賣合同》,約定由采石場向路橋公司供應砂石料,路橋公司支付相應貨款。后采石場依約履行了供貨義務,但路橋公司未按合同約定給付貨款,云南某采石場遂向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判決確認天津某路橋工程公司應支付貨款、案件受理費共計2200余萬元。
在立案執行后,集約查控中心立即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責令其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并報告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未履行上述義務。經查,被執行人名下有多處房產及車輛,并有部分銀行存款,執行法官立即采取查封、凍結措施,并聯系被執行人,督促其主動履行義務并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被執行人以無履行能力為由仍不履行。
鑒于被執行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且違反財產報告制度,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第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第四項的規定,向被執行人發出限制消費令并將其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因受到失信懲戒,天津某路橋工程公司在招標投標、融資信貸等方面處處受限,同時因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費,無法乘坐飛機、高鐵,影響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后被執行人主動聯系法院,提出分期履行和解方案并得到申請人的認可,在按協議履行了前兩期后,申請人向法院申請解除了對被執行人的限制消費措施,并將其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