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5-06-28 16:20
6月的菏澤,麥浪翻滾,生機涌動,夏收畫卷徐徐鋪展,一派繁忙景象。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第五屆山東網絡文明周菏澤市活動正式啟動。轉眼,網絡文明周已經走過了5個春秋。歷經五年耕耘,回望來時路,每個足跡都堅實有力。
好風憑借力——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近年來,菏澤市網絡空間文化建設蓬勃發展,重大主題宣傳多姿多彩,網絡文化精品持續涌現。紅色文化、非遺文化、黃河文化綻放異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
從“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的初心砥礪,到“走在前 挑大梁”的實干擔當,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篇章在菏澤大地被奮力書寫。從牡丹浸潤的“花樣菏澤”,到“芳”名遠揚的國際傳播論壇,“一朵花一座城”的故事被用心講述。“走百村 看振興”全媒體采訪,深入一線尋找關鍵人物,挖掘各個村莊(社區)獨自的“閃光點”,以點帶面展現菏澤市鄉村振興的美麗新顏。“鎮”興路上主題宣傳,圍繞“共創”“共闖”“共富”,對焦“漢服”“書畫”“牡丹”等鄉鎮特色產業,深入闡釋菏澤市鎮域經濟發展新路徑。無論是灘區遷建群眾綻放在“黃河灘的笑臉”,是“沿黃大合唱”奏響的鄉村振興澎湃樂章,還是“黃河入海流”沿途璀璨閃耀的戲曲、魯錦、堆繡等一眾非遺瑰寶,都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
“曹縣漢服”“菏澤牡丹”“芍藥鮮切花”“單縣羊肉湯”現已成為網絡時尚。“老鐵時裝周”“小城大乾坤”聯動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讓“寶藏小城”菏澤,被看見、被認可。
113項主題宣傳活動,100余萬件新媒體作品,百億次的傳播數據,5年來,萬里長空,乘風好去,菏澤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潤物細無聲——培育向上向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文明建設從開局破題、全面鋪展到縱深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蔚然成風。廣大網民是互聯網發展和治理的主體,是共建網絡文明、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最廣泛、最根本的社會力量。
“大家好,我叫‘菏小e’。我出生在美麗的‘中國牡丹之都’山東菏澤,現在是菏澤市網絡文明建設的代言人”……
2022年8月29日,菏澤市網絡文明主題IP形象“菏小e”正式上線。自此,無論是涉菏網絡謠言盤點、網絡文明線上宣傳、主題表情包,還是派發的宣傳單、書簽、帆布袋……都能看到“菏小e”的身影。四年間,這個由“牡丹花”演變而來的網絡IP,陪伴網絡文明宣講團、志愿者深入校園、企業、社區、景區、影院,活躍在舉報辟謠、網絡素養教育的第一線,為網絡文明宣傳添注了更多的活潑色彩。
2024年6月,山東首個數字宣講團成立,5位數字宣講員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一比一真人復刻,打破時間、空間、身份限制,為理論宣講插上“數字”的翅膀,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牡丹區,聯合公安、高校的網絡文明、網絡安全進校園的新生“開學第一課”,吸引了兩千余名大一新生現場參與。在巨野,“聲動巨野”品牌,創新宣傳形式,借助抖音、視頻號等青年聚集陣地,將網絡文明知識融入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實現青年群體的“破圈觸達”。
鄆城縣南城初級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宣講正在進行,大屏幕上播放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科普視頻引來陣陣歡笑……據悉,自“鄆網同心”網絡文明宣講品牌創立以來,共組織開展網絡文明線上線下宣講50余場(次),涵蓋縣域內各社區、學校、機關、企業等,累計覆蓋受眾達42萬余人。
定陶鏡湖公園,占地3萬平的陶朱廣場上,陳列的網絡安全宣傳標牌格外醒目,吸引了眾多鍛煉、納涼的民眾駐足。“陶朱廣場是定陶區目前規模最大、人氣最旺的公共廣場。”據定陶區網信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按照‘群眾在哪里我們的網絡文明宣傳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則,我們打造了這處網絡文明主題廣場并進行維護更新。”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因地制宜,貼近群眾,花樣頻出的網絡素養實踐,切實打通了網絡文明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一泓清澈底——發揮榜樣示范引領
齊魯圣地,禮儀之邦。文明如砥,行者無疆。
近年來,菏澤市模范人物和正能量暖新聞頻繁登上全國熱搜。
護送上百位戰友骨灰回鄉的90歲臺灣老兵;為無名烈士尋親的支部書記;我國首個登上太空的“90后”航天員;奧運賽場揮灑汗水奮勇拼搏的奧運健兒;火場搶收麥子的收割機手;赴河南抗洪的義務救援隊……眾多了不起的“菏澤故事”,構成了最閃耀的文明底色,在全社會營造起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網絡氛圍。
“心向菏澤·網絡名人行”品牌創立于2023年,旨在發揮網絡名人影響力優勢和知網懂網善于傳播的專長,以多元視角呈現菏澤人民團結進取、迸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正能量網絡名人、媒體采風團經常性走進鄉村田野、非遺工坊、公益宣傳的第一線,實現了正能量和大流量的“雙向奔赴”。
唱響網絡文明主旋律,網民是主角。為發揮榜樣引領作用,高質量團結引領廣大網民,菏澤市深耕“好網民 在菏澤”品牌項目建設,持續開展“好網民 在菏澤”榜樣人物(社團)評選。他們中間,有深耕自媒體帶動鄉村振興的“直播達人”、駐村書記;有為菏澤非遺和鄉土文化代言的菏澤風土、文旅“體驗官”;有通過媒體作品講述菏澤故事的一線記者、媒體編輯、影視導演;有奮斗在網安工作最前線的人民警察;有謳歌新時代的資深評論員、黨校教授;有深耕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青年團干部;有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公益救援、防溺水科普的公益團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年來,47名榜樣人物和13個榜樣社團,用赤誠之心扎根各自崗位,用網絡之“筆”繪“文明之卷”,用信仰之光點燃向善力量,以點點星光匯聚成璀璨星河,照亮網絡文明的浩瀚蒼穹。
應物以治水——推進網絡生態治理
激濁揚清,是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深化網絡生態治理,讓“清朗”成為網絡空間新常態是菏澤市的不懈追求。
近年來,菏澤市嚴格依法管網治網,嚴厲打擊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構建了涵蓋9700余家網站的內容巡查監督機制,深入推進“清朗”“凈網”系列專項行動,加大網絡謠言等網絡亂象打擊力度,努力打造網絡空間治理的“菏澤樣板”。
2023年3月1日,菏澤市網絡辟謠聯動工作機制推進會議召開。3月31日,菏澤市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全新上線。機制、平臺“兩手齊抓”,對推進謠言治理規范化建設,形成省市縣三級貫通的互聯網辟謠矩陣,打造全市辟謠“一張網一盤棋”工作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明若水滌網穢。5年來,依法依規清理網上信息,依法偵辦網絡謠言案件,依法約談處置各類違規網站,發布各類普法宣傳、辟謠警示文章,處置舉報線索,發布辟謠案例……眾多切實舉措讓清朗之風勁吹網絡空間。
文明花開滿城香。從“中國牡丹之都”到“全國文明城市”,這張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名片,記錄著菏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創建文明城市只是起點,建設城市文明沒有終點。五年砥礪前行,網絡文明似靈動的水,潤澤每個城市角落。未來,菏澤市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鞏固文明建設成果,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讓文明之花在網絡空間粲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