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卒中的俗稱,“熱中風”是指在高溫天氣下(氣溫超過32℃)出現的卒中事件。
這種特殊類型的“中風”,其發生機制包括血液濃縮、血管失控及血壓波動等。在炎熱天氣下,人體出汗增多,血管擴張明顯,若水分補充不及時,容易導致血容量不足,在血液濃縮的情況下,血小板易于聚集,就會增加血栓的形成風險。而高溫容易使人心情煩躁、易怒,從而引發血壓波動,也可能誘發卒中。夏季頻繁進出空調房間或讓冷風直吹頭面部,會使血管迅速收縮或擴張。這些因素相互疊加,導致高溫天氣成為卒中發作的重要誘因。發生“熱中風”時,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這些癥狀和中暑有相似之處,區分“熱中風”和“中暑”,關鍵在于觀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神經功能受損的表現(如偏癱),以及體溫是否異常升高。在高溫天氣下,一旦出現頭暈、偏側肢體無力等癥狀,切勿自行診斷為普通中暑,這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當身體出現預警信號時,如何判斷是“熱中風”并及時作出處置呢?可以按照“120”口訣進行檢查。
如果這個“120”有一項突然出現問題,就應該及時撥打120。卒中發生后的4.5~6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期。在等待救護車到來時,應注意使患者保持平靜。注意!這些事情不要做↓↓發現患者發病后,切勿立即將患者抱起或劇烈搖晃頭部,此類動作可能加劇腦出血,導致病情惡化。避免大聲呼喊患者,強烈的聲音刺激易引發情緒緊張,促使血壓驟升,加重腦血管負擔。在未明確病因時,禁止擅自喂食降壓藥、阿司匹林等藥物,錯誤用藥可能使卒中癥狀加劇。不可因誤判為饑餓而喂食糖水,不當喂食極易引發嘔吐,甚至造成窒息風險,干擾黃金救治時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預防“熱中風”的發生呢?
-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情緒管理,高溫天盡量保持心態平和,避免情緒劇烈波動引發血壓起伏。
- 注意環境溫度,避免在每日10時至15時高溫時段長時間戶外活動。
- 合理使用風扇、空調降溫,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28℃,并定時通風換氣。